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南郊的繁昌窑遗址柯家冲窑近日发掘出一座长约35米的龙窑。龙窑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白瓷器。
根据考证,繁昌窑的产品年代最早始于五代,上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由相邻的柯家冲窑、骆冲窑等组成。200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对柯家冲窑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斜长50多米的龙窑,被称为繁昌柯家冲1号龙窑。这次发掘的2号龙窑是从去年11月份正式开始发掘的,距离1号龙窑仅有10余米远。
繁昌窑在中国瓷器史上地位显著,出土器物大部分带有鲜明的宋代特征。此次发掘2号龙窑的年代应该介于五代至北宋中期,长约35米,整个窑炉中间宽两头窄,中间窑床最宽的地方近3米,属中等规模的窑炉。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规模的龙窑,一次可以烧制两万多件甚至更多的瓷器。
此次发掘的龙窑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瓷器,器型包括碗、盏、碟、盘、温碗、执壶、香炉、瓷砚台、瓷塑小动物、粉盒等,,其中相对完整可以修复的大约有160件。在出土的大部分器物身上都有或深或浅的裂纹,部分还有菊花纹、莲瓣纹等花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