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厢镇万丰村的一位村民反映,前几天在大半泾河万丰段发现了一条木质古船,长18.2米,最宽处达5米,年代已很久远了。记者随即赶赴现场探访,据有关考古专家介绍,这是一条保存较好的沉船,具体年代需通过进一步考古发掘工作来确定。
元代船舵
大铁釜
古船棕绳
河道疏浚拓宽时发现船底
在大半泾河边,记者看到,,许多挖掘机正在疏浚河道,不时捞起河底垃圾和厚厚的淤泥;一只只大水泵也没闲着,将冲洗后的淤泥泥浆送到远处的卸土区。住在附近的居民说:“多年没清淤,导致现在的大半泾河由骨干河道变成了‘小水沟’。”
在一座桥梁的不远处,记者看到了村民所说的古船,古船所在地方位于主河道外侧,目前已形成一个大坑。可能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古船只露出巨大的船头,上面覆盖着帆布,大部分船身仍浸在水中,四周拦起了一圈小坝,保持一定的储水量。从有关人员提供的一段录像材料上可以看出,这条船刚挖掘出来的时候显露的是一个船底,一个个舱位清晰可见。据当时挖掘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船共有10个舱位,看上去非常古老。
“工人们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斜坡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我就叫他们不要挖了,叫专业人士过来看一下。”一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一开始是机器开挖,起先挖到一块木条他们并没在意,但是随着挖掘的深入,施工人员才慢慢发现这下面似乎有个“大家伙”,于是开始手工挖,才揭开了这条古船的“面纱”。“暗灰色,像是年代很久了,很快又露出了船底,能看出来是一条船”。
记者询问有没有挖出些什么,施工人员说,他们在第3个舱里挖出了石头,在最后一个舱里,挖出一个小陶罐和一些陶器碎片。
今年86岁的张老伯就住在河岸上,他告诉记者,他活了那么多年,也没在这样的河道里见过这么大的船。从现场了解到的情况看,施工人员推测这条船很有可能是古代的运输船只。
记者从市文保部门了解到,目前他们已派了工作人员前往查证,关于这条船的年代及用途他们将会同上海的专家一起进行确认。市博物馆馆长朱巍表示,考古人员到达现场后,先采取有关措施对船只进行了初步保护。上海海事大学以及中国船史研究会专家从目前掌握的有关出舱文物、船只腐朽程度和地层情况,初步判定这条船可能为明朝前后的船只。
“如果要确定船只的年代,只能通过地层分析和出土物来断定,这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朱巍介绍,下一步,他们会邀请南京、上海等地专家对船只进行进一步发掘和保护,争取获得更多的文物信息,确定其真正的历史价值。如果确属有价值的古船,它将是太仓航运、海运又一宝贵物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