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阜阳市文物局在阜城一工地上抢救性发掘出一座大型棺椁贵族古墓,出土了青铜鼎、青铜壶和青铜剑、戈、镞等器物,墓主人具体身份有待考证。
截至发稿时,该墓的挖掘、清理和保护工作接近尾声。下一步,省市考古专家将对此墓进行深入考证。
文保单位抢救性发掘
9月23日晚上,阜城南京路天章水岸国际项目二期工程如常进行挖土作业。当挖土到地面下5米左右时,发现有大量白褐色胶泥土。
市文物部门接施工方电话反映后,及时派出业务人员赶赴现场勘察,发现墓葬部分被挖,初步判断可能为古代墓葬。9月24日上午,阜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建生带队到现场勘察,决定立即实施抢救性发掘工作。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一座长约6米、宽约4米的楠木棺椁古墓出现在世人面前。
出土青铜鼎、剑、戈、镞等
大批器物
当日下午2点半左右,在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下,考古工作人员慢慢清理出大批的器物,包括三尊青铜鼎、两只青铜水壶,还有大批的青铜剑、青铜戈、弓箭头,甚至还有少量其他器物的残片。
据挖掘工人介绍,扒开白膏泥时,棺椁上有红色油漆痕迹,上面还有精美的纹饰。尤其珍贵的是这批几十件青铜器,戈和剑都完整无损,部分镞与箭柄残断。其中一对青铜剑双环相扣,大概40厘米长,“没有一点锈斑,看样子很锋利”。
当晚8点左右,该墓葬内的器物发掘工作基本结束。由于年代久远,该墓墓主已尸骨无存,其他印信、墓志等能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载体,目前还没找到。先后出土的鼎、剑、戈、镞等大批文物,一起被连夜运往市博物馆内封存。
市文物局:
初步推测墓葬在汉代之前
9月25日,市文物局对该墓穴进行最后的清理扫尾工作。除了清理出一些破碎的陶瓷残片,没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之后,重达数吨的9根长5.6米的楠木棺椁木料,被运往市博物馆封存、保管。墓穴挖掘时残余的白膏泥,,也被工作人员用编织袋打包,留作将来研究的标本。
接受记者采访时,阜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建生表示,从这次挖掘出来的陪葬器物、墓制规格等来看,此次发掘的古墓是我市乃至我省范围内挖掘史上一次罕见的、等级很高的墓葬。
“根据出土的青铜戈、剑等武器,可以初步推测墓葬在汉代之前,墓主是尚武的男性。”刘建生表示,结合出土的几尊青铜鼎可以推测,当时墓主的身份和地位颇高。具体结论,有待考古专家们的进一步考证。下一步,省市考古专家将对此墓进行深入考证。业内人士表示,若如此,则此墓葬的年代比上世纪七十年代阜阳出土的汝阴侯墓还要早,将把阜阳地方史的研究向前推进若干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