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御用瓷器

西苑作为嘉靖供御瓷器的主要目的地,具有特殊意义。大量文献表明,明世宗退居西苑,不仅专注奉玄,追求成仙,更大兴土木,修建道观、道坛、宫殿,将西苑营造得仿若洞天仙府。明世宗重视营造西苑的宗教环境和气氛,而该朝生产道教和神仙色彩的瓷器用于宫室陈设,作为祭祀、宴饮用器,便成为西苑环境的构成部分。事实上,随着明初御厂成立,青花、色釉瓷等烧制技术的成熟,瓷器用作建构“理想”环境的功能越发明显。最突出的例子,是明初以来皇室祭器的烧造,尤其是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颁定,郊坛用瓷须为青(天坛)、黄(地坛)、赤(日坛)、白(月坛)四色,以求法天象地,可知当时瓷器已被用作营造场景和表达祭祀信仰内涵。明室对场景和气氛营造的重视,并不限于祭祀。《江西省大志》所列嘉靖朝的供御瓷器,包括二十三年(1544年)烧制1340桌,每桌计27件的瓷器,当中有里青双云龙等花样380桌,暗龙紫金、金黄、天青、翠青、矾红、翠绿等釉色花样各160桌。这些用于皇室宴饮的桌器,借着龙纹和丰富的釉色,展现皇权和宫廷的壮丽气氛。嘉靖时期,瓷器无疑已是皇室营造理想环境的手段之一。传世的嘉靖御用瓷器,不少新颖的纹样和造型设计,富含道教色彩,这是中国古陶瓷界多年来的共识。然而,这些御用瓷器的装饰设计如何跟道教和求仙有关?它们在当时的宫廷环境具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在没有清晰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脉络下,一直难以厘清。确定了西苑是当时供御瓷器的主要目的地,我们便可以尝试结合西苑的宗教环境和文化,重新解读嘉靖御用瓷器的纹饰和造型。

嘉靖御用瓷器

好一个地上仙境

西苑,是明代北京紫禁城西邻的帝王苑囿,约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它是明室在金元的御园基础上,经扩充、修葺而成,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大液池、其上的岛屿及沿岸地区,即今北海和中南海一带。第二部分是皇城西安门东南的兔儿山,即今北京图样山,旧为元代西御苑。第三部分是兔儿山和太液池之间的宫殿,其地原为元代隆福宫故址,后为明成祖之燕邸,至永乐年间改建为西宫,明世宗迁入西苑,便居住于此。

嘉靖御用瓷器

明初以来,西苑常被喻为仙境,这与它的两个环境特点有关。首先,西苑是以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构局。西苑以太液池为中心,该池开凿于金、元时期,明代加以扩大并向南拓展。其时,宫人称它为金海,且将之分为三海:蜈蚣桥以南为南海,金鳌玉桥以北为北海,两桥之间为中海。金海自北至南,有琼华岛、圆城和南台三岛。它们形成的“一池三山”格局,对应秦、汉以来形成的仙境结构,以此类比蓬莱、瀛洲和方丈等东海三仙山。

此外,西苑优美的风景,亦与明代统治阶层想像中的地上仙境十分接近。据天顺朝大臣韩雍和李贤撰写的《赐游西苑记》,西苑拥有仿如世外的景致。例如,太液池在时雨初雾、旭日初升时,“烟霏苍莽,浦获叶茂,水禽飞鸣,游戏于其间”,在烟云缭绕的水波上,有飞鸟于蒲苇间游玩。从明人对西苑的描述可知,该地具以下特征:山峰峥嵘,池波荡漾,烟云缭绕,奇花异草遍地,瑞鸟飞舞,殿宇耸立,金碧辉煌。

嘉靖御用瓷器

西苑的环境,恰恰与明代绘画中的神境十分接近。例如,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所藏15世纪《盘桃会》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仇英《仙山楼阁图》所描绘的神仙世界,皆是烟云缭绕,鸟语花香,参差危阁依山而立。学者宗像清彦便指出,这种如同宫廷园林般的仙境,是顺着皇室和统治阶层的口味发展而来。这些绘画所描绘的,既是明人想像中天上的神仙世界,也是地上的“仙境”,即道教所谓“洞天福地”。“洞”有“洞穿”之意,亦与“通”同义,“洞天”被道教认为是天,或天上神仙之居所,而“洞天福地”则是人间与诸神域相连之地(特别指高山洞穴),谓由此地可以上通天界。在道教信仰中,洞天福地是神仙在凡间活动之处,也是世人修道成仙之所。西苑的环境与明人描绘的仙境相似,对当时的统治阶层来说,无疑是修道求仙的好地方。

八卦纹内涵探究

嘉靖西苑内频密的崇道活动,主要包括道教斋醮、炼丹、扶箕和制造祥瑞四大类。下文将以八卦纹和吉祥文字为例,尝试结合明世宗的崇道活动来分析相关瓷器的特征,以及在西苑的功能和意义。

嘉靖御用瓷器

明代至嘉靖一朝,首次将完整的8个卦象绘于明室御用瓷器,器类包括碗、盘、罐、水盂、香炉、葫芦瓶、方盒、环形项炼盒等。其排列方式有两种:一是“后天八卦”,即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个卦象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二是“后天八卦”的镜象,即八个卦象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两种八卦图案大多搭配仙鹤和祥云出现。

八卦源自《易经》,是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既代表天、地、雷、风、火、水、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亦象征了八方、四时的变化,宇宙万物相感应的八个类别。

嘉靖御用瓷器

在道教经典中,后天八卦有多种含义。以明世宗熟悉的内丹术为例,后天八卦一方面象征炼丹过程中至为重要的“药物”;另一方面,它被认为是宇宙的基本模式,代表宇宙向前运行演进。道教的内丹学认为,人的生成与宇宙创生演化相感应。在父母阳阴交合时,宇宙中的元始先天太乙真气被摄进母腹之中,形成胎儿。待胎儿出离母腹,先天祖气始断。由成胎至出生后16岁,人体的精、气和神三种主要元素逐步成熟完备;但16岁后,由于识神用事,情态伤身,导致人体的精、气、神逐步衰竭,至元气耗尽而亡。内丹学就是本着“顺则人逆则仙”的原理,进行逆向思考。内丹家以人体内的精、气、神为修炼的“药物”,期望通过“炼精化无、“炼化神”、“炼神还虚”,返还虚无之道,修成内丹(药),达至不死。

嘉靖御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