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瓦甓·古代砖文艺术欣赏

道在瓦甓·古代砖文艺术欣赏

道在瓦甓·古代砖文艺术欣赏

  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胡抗美、曾翔主编的《书法文献·古代砖文卷》以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所收藏的古代文字砖为主题,以不同视角的文章和丰富的图片,从书法意义进行解读。书中收录众多名家文章,包括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刚田的《道在瓦甓—古代砖文书法专题引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的《中国古代砖文概说》等。《汉代砖文书法研究》、《中国古代砖文书法的艺术特色》、《道在瓦甓—“熹平三年砖”艺术欣赏》、《砖上阴阳,字里行间—呓语汉砖书法给时下笔墨书写带来的启发》等文章研究砖文书法,给当代书法、篆刻的创作提供更丰富的参考。

  盛于两汉至六朝 书体全面

  据专家考,我国砖的出现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早期,现在见到最早的有铭文的砖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遗物。而砖文最盛的时期,当是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在这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遗留下的砖文数量最多,铭文最为丰富,其中贮藏的各种信息也最为密集。砖文所包容的书体十分全面,举凡大篆、小篆、缪篆、虫书、八分、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可以说无所不有。隋唐及以后砖文虽数量仍不少,但书体远不如前期丰富。

  砖文的文字内容多为制砖的地名、人名、官署名,也有制砖者用于建筑上的标记,还有吉语、祷辞之类的内容。以砖为载体的文字还有刑徒墓砖、买地券、墓志铭等等,虽砖上的铭文字数不多,但内容涉及面颇广。与砖铭有关的学科涉及铭刻学、金石学、考古学、文物学、书法学、历史学、民俗学、中国书法史、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法律学十余个学科。

  稚拙天真开书法研究新视角

  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古文,下启隶楷八分,诸种书体在这一时期孕育、演变、发展、成形。也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的分水岭。二十世纪以来有大批汉简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墨迹实物资料,使我们能较为清晰地看到汉代书体演变发展的轨迹,但仅仅以汉简而论,它还构不成一部完整的书法史。

  近年来,汉砖的大量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又一重要的书法实物资料,是继石刻简牍之后研究汉代书法又一新的视角。而且,无论从出土数量还是书体面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砖文多出自民间,代表着下层社会的书写风气,也最能反映出当时书法在民间使用的真实状态。汉代砖文大多随意挥洒,极少约束。砖文中自由率意与稚拙天真的趣味值得借鉴。砖文弥补了简牍石刻等书法遗迹中规范正体的不足,对砖文的研究让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汉代民间书体的风格特征,了解了汉代书体演变的规律。更多的人通过砖文研究历史,研究艺术,探索未来书法的发展方向。

  崇汉轩藏古代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