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与人工智能

2018年RobotArt大赛正式落幕,各个机器人朋友在比赛中创作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一百件作品中,CloudPainter对塞尚作品的重新诠释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凭借这一系列作品,斩获了今年比赛的第一名。

人们在赞叹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对艺术行业产生了隐隐的担忧。未来某天,人工智能能够独立作曲、作画、写文章,到那时,艺术行业将会何去何从?更深刻的问题是,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最后的骄傲——艺术,还会存在吗?

我是比较主张机器无法替代艺术家的。艺术家最大的意义是主观的意识、观念,而不是技巧。在这个电脑几乎可以完成一切的社会,艺术家的主观性将会更为突出。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确非常迅速,我们已经看到2017年RobotArt大赛中人工智能所创作的精美的肖像作品,和2018年这一幅致敬塞尚的作品。从浅层面的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已经相当成熟了。

塞尚的主张是万物皆为体,他在画面中把景物全都当成立方体来描绘,探索内在的秩序感。而我们从这张机器的模仿画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机器只是将塞尚惯常使用的各个颜色根据塞尚多张作品中的色彩比例,进行了重组和重构。学了个色彩的皮毛,把塞尚喜用冷暖对比学了一下,而真正实质性的东西,例如塞尚坚硬的块面笔触,塞尚在画面中探究的“艺术世界的真实”并没有诠释出来。

人工智能对绘画的理解,至纯天珠,完全建立在编程者对艺术的理解。艺术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艺术家个人。你想,梵高不正是因为悲剧人设才让他的作品显得神秘而感人吗?要是告诉你,向日葵是个机器人画的,你还能从画面上找到蓬勃的生命力吗?并不能。艺术美本身就是生活美、心灵美、形式美的综合,没有生活没有感悟的人工智能又怎么能创造扎根于时代扎根于社会的艺术作品呢?

但是有人会问,如果人工智能发展到能够自主学习,能够像人一样独立思考,那时候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这件事对我们来讲还太早太早,其次,人工智能到那个时候和“人”还有什么区别呢?那他们的艺术作品,就和我们人没有区别了,他们之中,也会产生艺术家,跟我们人类的艺术家相差无异。但是那都是几百上千年以后的事情了。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贵州文玩文玩,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