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信息,就从湖南省赶过来了。”9月8日上午,做收藏已经20多年的吴永慧一手拿着一串银项链、一手挥舞着一个老式钱包,十分兴奋。当天,黔南州民俗博物馆开馆仪式上,来自省内外数百人忙着“淘宝”。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水族、苗族、布依族、瑶族等使用的家庭用品、艳丽服饰,以及几百年前的古玩、古董都摆在地上,颇有赶乡场的味道。这些物品从穿的、戴的、抽烟的、盛盐巴辣椒的、捕鼠的、碾米的,到小钱包、小手链、小银饰、古币、粮票等,无所不有。
黔南州文化产业协会会长罗安宇告诉记者,至纯天珠,从当天开始,今后每个星期六都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交流,主要展出、销售老物件、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古玩和古董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解贵州省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当天来前参展的有黔南、黔东南州的枫香染、牙舟陶等,各类展品上千种、数万件。他说,“通过这种方式,让全省的民族产品、手工艺品和老物件都集中到都匀市来,最终在都匀形成一个集散中心,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先在布上画好图案,再用枫香油将图案涂抹好,然后用蜡染将布全部染上,最后用高温将枫香油煮沸蒸发掉,贵州文玩,就成了美丽的枫香染衣服了”,来自惠水县做枫香染的美女冉光津一边作画,一边告诉记者,一件精美的枫香染服饰,需要很多天才能完成,这项手艺现要特别细心。
“这些东西,只有专门的人收藏,才能保存到现在。看到这些,我们想起了小时候,文玩,十分怀旧!”前来“淘宝”的都匀市民尹先生告诉记者,民族文化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在民间,要通过专业人士进入民间发掘、收集,进行传承和保护,留下我们的民族记忆。
苗族美女吴永慧说,民族物件是我们的国家发展的见证,是我们历史的“证人”,通过这种“赶集”的方式,让更多的民间民族物件能够展现出来,发掘更多的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并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历史,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