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投资基金优势众多,比如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业理财等,但也并不能保证所有“基民”都可获得收益,究其原因,这与基民自身的投资意识和实际操作是分不开的,如果自己在养“基”道路上存在误区,频繁踩坑,纵然占据众多优势,也会使得投资出现较大亏损,今天笔者就聊聊投资基金时可能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便宜的基金潜力大
在购买基金时,有很多投资者会相信“便宜有好货”,总是去选择一些价格较低的基金,认为相同的投资金额购买便宜的基金得到的份额多,成长潜力也会更大,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全会这样,举例来讲,如果有一只基金的净值已经低于1元,它很可能是一只长期亏损的基金,且赚钱能力会很差,如果固执的认为便宜就该买入,那亏损的几率是很大的。其实在购买基金时,我们更要看的是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单纯的看价格高低。
误区二:新基总比老基划算
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虽然新基金的净值只有1元钱,而老基金由于已经运作一定时间,基金净值已经超过了1元钱,但事实上,对基金而言,其净值取决于所投资标的的价格涨跌;同时,考虑到新基金成立后还有一个建仓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仓的老基金或许已经开始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因此购买优质的老基金比购买新基金会更划算些。
误区三:只止盈不止损
有些基民在购买基金的过程中,看到持仓的优质基金涨一点就迫不及待地赎回,这样一来收获甚微;而当遇到跌幅较大的情况时,却迟迟不愿意赎回,总是长期持有,报以希望,认为还能回涨,其实这样做只会让亏损扩大化,甚至对于一些规模小的基金,还有清盘的风险。
误区四:只看短期业绩
一只基金的短期业绩表现优秀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要知道,基金看中的是长期投资,所以选择基金的时候,要把中长期业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长期表现良好的基金,才能反映出较好的管理能力,也更能值得投资者的信赖。
误区五:频繁交易短线操作
基金区别于炒股,股票很多时候只有炒才能赚钱,而基金则如上边所说,看中的是长期投资,如果一味地频繁交易,短线操作,每天看净值波动,特别关心基金的涨跌,可能不仅赚不到较大收益,甚至会损失惨重,更别忘了,基金的手续费有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等,频繁地调换仓是在不断增加自己的成本,即便有收益,也会造成收益的降低。
误区六:分红次数多的基金一定好
有的基金为了迎合投资人快速赚钱的心理,封闭期一过马上分红,这种做法就是把投资者左兜的钱掏出来放到了右兜里,其实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投资者在进行基金选择时,一定要看净值增长率而不是分红多少。
误区七:基金公司规模越大产品越好
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大,并不代表该旗下产品的盈利能力就一定强,只能说明该公司的市场做得很好。一般情况下基金的盈利能力是与市场的环境以及公司投研团队的投资能力紧密相关的,所以在判断一只产品的好坏之前,重点研究基金投研团队的投资策略与风格指标,只有这些“硬”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一只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
总而言之,在理财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一旦出现误区,我们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亏损。
纵然所有人都希望在投资的道路上赚得盆满钵满,但仔细想来,某种层面上,不亏钱也许比赚钱更有意义和价值;其实不管你是新基民还是老基户,都不妨对照一下自己的投资理念,看看是否陷入了以上投资的误区中,也同时希望所有投资基金的朋友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