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报显示 恒生指数 EPS增速从2018年上半年24%下降至下半年-8%

  1.3、三月底,明确提出兑现“倒春寒”,看多4月,提出行情将回归基本面驱动。

  2、展望:看多4月,行情转向基本面驱动和机构资金驱动

  2.1、行情主逻辑从“水牛”回归基本面,基本面“预期差”修复带来行情动能。

  1)宏观经济数据的现实和预期:不在于真的有多好,而在于没预期的差。投资者此前对经济预期过度悲观,在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对超预期好数据比如3月PMI会更敏感。预判4月“经济复苏”幻觉将强化,刺激机构投资者加仓,推升行情透支基本面。

  2)企业盈利现实与预期的差异:不在于整体有多差,而在于部分公司有多好。此前投资者对一季报的预期很悲观,导致市场对一季报的利空麻木而对利多敏感,因此,盈利强于预期不低于预期的优质股票将明显走强、驱动行情。

  2.2、纵向比,整体估值仍处历史合理范畴,盈利率先改善的龙头有高性价比

  1)A股、港股估值仍然不贵,但已走出历史估值底部,后续更受基本面影响。

  2)总体盈利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一批最优秀上市公司得益于宽松政策而有望1季报盈利率先改善,从而获得机构资金加仓,直至估值溢价。

  2.3、横向比,瘸子里面挑高个,中国权益资产在全球对比依然是香饽饽。1)论价值:中国优质资产的分红能力日趋稳定,性价比强于美国高收益债,更强于已是负利率状态的欧洲资产。恒指、上证50的股息率处于全球中上游。2)论成长:相对全球同类可比公司,中国核心资产的盈利更强但估值合理或低估。

  2.4、境内机构和外资的逐步加仓行为,将是后续行情上涨的主导力量。1)形势比人强,前期担心基本面而保持低仓位的诸多境内机构,在强势行情面前,将放弃逢低布局的耐心,给自己找“基本面改善的台阶”而逐步加仓。2)外资恢复流入中国资产的趋势,得益于外资对中国经济预期改善及MSCI扩容。

  3、策略:跟随新一轮增量资金的机构特性,围绕多层次基本面找龙头溢价

  1)首先,传统核心资产,精选低估值高分红且受益于“复苏幻觉”的金融地产及周期价值股龙头;第二,二线蓝筹,外资驱动中国消费龙头溢价,将带动性价比更高的二线蓝筹;第三,具有“自主可控”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龙头。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美国加息及缩表;大国博弈的政治风险

  报告正文

  1、回顾:率先提2019年熊牛转折、一波三折,预判春季行情和“倒春寒”节奏

  1.1、2018年11月转多,率先提出2019年中国股市步入牛熊转折期、N性走势、一波三折

  1.2、前瞻性看多春季行情,预判了三月行情“倒春寒”时间和性质

  1.3、三月底及时提醒“倒春寒”兑现,看多4月,行情将回归基本面

  2、看多4月,行情转向基本面驱动和机构资金驱动

  2.1、行情主逻辑从“水牛”回归基本面,基本面“预期差”修复带来行情动能

  首先,宏观经济数据的现实和预期:不在于真的有多好,而在于没预期的差。

  投资者此前对经济预期过度悲观,在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对好数据会更敏感。3月PMI数据超预期,其影响可能会被放大,PMI从2月49.2反弹至50.5,重新站上荣枯线的上方,生产指数从2月49.5大幅反弹至52.7,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反弹并处于50以上,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出现了从2018年11月以来的首次反弹。

  我们判断,基于1季度宽货币、宽信用、宽财政的力度较大,部分宏观及中观数据有望阶段性改善,因此,4月“经济复苏”幻觉将进一步强化,刺激机构投资者加仓,从而推升行情直至透支基本面,毕竟总体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复苏不易。

  要提前提醒的是,一旦未来一段时间的行情上涨,导致基本面被透支,那么,国内政策从关注短期稳定向中长期转型调整,很可能6月市场对于基本面的预期将再次恶化,从而产生调整压力。

  第二,企业盈利现实与预期的差异:不在于整体有多差,而在于部分公司有多好。此前投资者对一季报的预期很悲观,导致市场对一季报的利空麻木而利多敏感。因此,盈利强于预期或不低于预期的优质股票将明显走强、驱动行情。

  这在年报发布期已经表现的很明显,2018年报显示恒生指数EPS增速从2018年上半年24%下降至下半年-8%,另外,根据彭博统计的2019年恒指EPS增速一致预期已经不到1%。但是,业绩季期间港股行情更多体现为个股分化,业绩差的股票并未影响市场情绪,反而在逆境中业绩超预期的公司进一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2.2、纵向比,整体估值仍处历史合理范畴,盈利率先改善的龙头有高性价比

  A股、港股估值仍然不贵,但已走出历史估值底部,后续更受基本面影响。恒指PE11.42倍、沪深300指数PE14.23倍,均处于2010年以来的均值左右。

  总体盈利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一批最优秀上市公司得益于宽松政策而有望1季报盈利率先改善,从而获得机构资金加仓,直至估值溢价。考虑到上半年一系列积极政策的组合拳比如积极的信贷政策、大力度减税降费、放松管制等等,持续发酵,我们判断,部分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出现盈利企稳回升绩好转。

  2.3、横向比,瘸子里面挑高个,中国权益资产在全球对比依然是香饽饽

  在全球都缺需求、低利率的格局下,优质资产稀缺,全球布局的资金是在瘸子里面挑高个,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相比,中国权益资产的盈利与估值的性价比较高。

  配置型的外资长线资金,如主权基金、养老金,家族基金等,这类资金收益率回报率要求不高,考察的时间维度通常是以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的十年为一个周期。他们往往会比较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的性价比,并做全球配置。

  论价值:中国优质资产的分红能力日趋稳定,性价比强于美国高收益债,更强于已是负利率状态的欧洲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