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国人寿召开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
在会上,对于重振国寿的时间表,中国人寿副总裁、总精算师、董事会秘书利明光表示,重振国寿是一项长期计划,需要分阶段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每一年都有所进展,每一年都要坚持,2019年主要是对队伍和投资体系的重构。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寿全年营业收入为6431.01亿元,同比降低1.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13.95亿元,同比降低64.7%。
对于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中国人寿解释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跌幅仅次于2008 年。公司继续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主动把握利率阶段性高位的契机,加大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力度,净投资收益率保持稳定。但受权益类市场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基金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导致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显著。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鹏在发布会现场表示,受股市回温影响,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资产价值确实有所上升,但是股市波动较大,还受相关监管政策影响,收益仍存在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中国人寿始终关注长久期、高收益的固定资产配置,对2019年的整体看法是积极的。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将根据市场变化,进一步提升权益市场的灵活性,尤其是在仓位控制方面,未来,公司将更多考虑做一些符合公司资产负债比例特点,符合政策要求的股票投资,同时还会积极关注另类投资,通过另类投资对收益和久期有正向的拉动。
不过赵鹏强调,另类投资是一个大类投资,包括不动产、非标金融资产、未上市股权、大健康产业等。虽然会牺牲一些流动性,但会对提高资产久期、提高流动性溢价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其中,商业地产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长久期、抗通胀,在中长期资产配置中会考虑布局,同时也会考虑分散风险,不断提高投资组合。
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在发布会上强调,公司固收类投资占比80%,是公司收益的稳定器和保护垫,未来将加大对长久期绝对收益突出的品种的配置以及政府债券等。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2018年业绩状况,中国人寿2018年主动压缩来自银保渠道的趸交保费,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为90.16%,较2017年提升26.17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为68.06%,较2017年提升11.79个百分点,续期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为人民币495.11亿元,全年降幅与上半年相比收窄6.02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率较2017年有所提升。
个险渠道,中国人寿2018年个险渠道总保费为4082.78亿元,同比增长15.4%,首年期交保费为792.41亿元,在长险首年业务中的占比达99.66%;银保渠道,2018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趸交保费由2017年的597.77亿元大幅压缩至86.42亿元,同比下降85.5%。受此影响,银保渠道总保费为768.41亿元,同比下降32.3%。首年期交保费达232.3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长险首年业务保费比重为72.89%,较2017年提升46.93个百分点;团险渠道,2018 年团险渠道总保费为264.04亿元,同比增长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