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600837)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309期,姜超等)
摘 要
一、股市大幅上涨,到底赚谁的钱?
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股市大幅上涨,截止目前A股主要指数的涨幅均超过20%,而且从主板到创业板市场都有明显上涨,出现了难得的普涨行情,从全球来看A股也是在大幅领涨,一扫去年大幅下跌的阴霾。
但是对于本轮股市上涨,市场依然存在着很多疑虑,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本轮股市涨的太快。不到3个月就涨了20%多,上涨的斜率容易让人联想起2015年的杠杆牛;目前融资融券每天交易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超过18年的3倍水平,占沪深两市成交额的比例已经达到10%,达到17年时的峰值水平。
二是本轮股市上涨缺乏经济基本面的足够支撑,让人担心出现泡沫牛。比如说猪被饿死的雏鹰农牧(002477),18年亏损金额高达30亿,今年以来涨幅高达85%。亏损7个亿的领益智造,今年以来涨幅高达145%。而通达信软件中的ST板块指数在19年2月1日见底以来的涨幅高达30%,垃圾股的大涨也让人担心有大量散户入场,从而重演过去暴涨暴跌的魔咒。
如何理解这一轮股市的上涨,到底是泡沫化的水牛行情、还是可持续的长牛?我们首先要理解在投资里面我们到底是在赚谁的钱。
二、赚钱两条路,生产与交易。
在投资领域,我自己最推崇的是桥水基金的达里奥,原因在于他的基金业绩太好了,无论是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11年欧债危机都是大赚特赚,18年全球哀鸿遍野,而达里奥的基金又赚了15%。而且达里奥并不是大空头,闲着没事就每天做空,而是定位自己是“全天候投资基金”,也就是无论经济好与不好都能赚钱,并且他也做到了这一点。
而达里奥的思想其实极其通俗易懂,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免费看到。其实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值钱的思想其实都是免费的,因为这些有思想的大佬早就财务自由了,根本就不屑于靠兜售知识来赚钱,反过来说那些需要花钱买来的知识十有八九都是交了智商税。
在达里奥眼中,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交易构成的。我们去买房、买车其实都是在做交易,而在交易的背后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努力工作、用工资来交换商品,第二种是通过债务、用贷款和信用卡来交换商品。
这个简单的思想背后,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靠生产性活动、从长期看这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第二种是靠举债、从长期看这只会导致经济的波动。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有两种财富的创造模式:第一种是来自于生产,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别人的工作,以及企业的有效经营,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可以创造财富;第二种来源于交易,由于债务周期会导致经济的波动,我们也可以通过交易波动、低买高卖来创造财富。通俗的说,第一种是赚生产的钱,第二种是赚别人的钱。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大家通常的几种投资方式,包括存款、银行理财、债券、信托、P2P、股票和房地产,到底都是在赚谁的钱。
三、债市收益稳定,来自经济生产。
在中国老百姓(603883)的各种投资方式中,最令人放心的还是存款和银行理财,而这两者其实都是类债券的投资,但所有的债券类投资,本质上都是在赚经济生产的钱。
比如说我们存钱到银行,银行会根据不同期限来支付利息,目前1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1.5%,上浮30%的话实际在2%左右。而银行付给我们的利息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最终来源于银行发放的贷款。18年末银行的贷款平均利率大约是5.6%,而中国银行(601988)贷款的对象主要是企业部门。因此,我们得到的存款利息,最终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银行理财会提供比存款更高的收益率,目前全市场3个月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大约在4.3%。而银行理财的投资对象主要包括债券、信托、票据等、也有部分会投资在股票。其中债券包括国债和企业债,而信托和票据其实就是企业的贷款。因此,银行理财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而如果直接去购买债券,代表性的中证综合债券总指数在02年诞生以来累计上涨了83%,折合年化收益率大约在3.8%。这一回报率高于存款利率,但略低于银行理财利率。原因在于前者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国债,而银行理财主要投资于企业债,但国债利率远低于企业债。如果只是买企业债的话,代表性的中债信用债指数在过去11年的年化回报率大约是5.4%,这已经接近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
因此,从长期来看买债券的回报率远高于银行存款,而接近甚至超过了银行理财,而债券的收益也来自于企业和政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会投资在信托、P2P、互联网理财等等,这些投资背后的最终资产大多也是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只不过有很多是银行不方便放贷的高风险业务,因此虽然看似收益率很高,通常高达10%甚至以上,但是风险也大,去年中国就出现了大量的P2P爆雷潮。
综合来看,如果长期投资在债券类的产品,其实是在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红利,两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四、房市黄金十年,经济交易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