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理财观念变化将怎样改变A股

最近去银行办事,无意之间看到一个大额定存的广告,至纯天珠,存200万三年期年利率4%,而且可以月月取息6666元。我心想,如果有一套多余的房子,我就卖了存这个月月收利息的大额定存,要知道成都一套200万的房子只能算中端,还谈不上高大上,每个月租金大概就在3000多元左右,以租养房已经不划算了。

上述还是一个国有大行的大额定存,中小银行的利息更高更灵活,三年期的利率应该在5%左右。而我举的例子也仅仅是准一线城市房价排名前十都进不了的成都,如果是北上深广,一套普通住房500万以上太平常了,拿这个钱随便搞个中小银行的理财,月收入上两万根本不是难事。至于房价继续上涨的可能,在“房住不炒”和房产税渐行渐近的背景下,又能涨多少呢?

其实银行理财这个收益并不算高,而且同质化的30多万亿银行理财和近百万亿的居民银行储蓄还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这个新渠道在哪里?资本市场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的一个选择。

居民投资理财观念的转变,将对A股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十多二十年前,如果有人给你说房地产可以投资,房价会大涨,可能没多少人会相信,因为大家都在等福利房。这么多年来,投资能稳定赚钱的就是房地产,其次是银行理财,这个理财的资金很多也是流向了房地产。于是,我们现在有了一线城市动辄八万十万单价,积累了300万亿以上的房地产总市值。这个资产价格几乎都是靠流动性堆积起来的,2008年北京平均房价12000元现在是60000元以上,2008年中国的M2不足48万亿现在是186万亿。

现在M2依旧会增长,虽然增速下来了但因为基数高了增长的绝对数依旧庞大。今年一月M2增加的绝对值是4万亿,十年前的2008年一年的M2增加值才6万亿左右。但能容纳这个流动性的房地产资金池已日趋饱和,房价涨不动了。这个时候,是该着眼资本市场这个资金池了。(下转5版)(上接1版)

于是大家看到,四面八方的流动性都在往资本市场涌,地方国资、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外资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转移的理财产品资金……然后是各大券商开户爆棚,股市不断上行,现在连可转债都被疯抢了。可以说,数十万亿居民投资理财的资金正在转移的路上,房地产投资的大时代正在向股权投资的大时代转换。这个趋势现在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旦形成共识,挡都挡不住。

挡不住怎么办?为我所用!大力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让市场自己去价值发现,自己去优胜劣汰,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助力实体经济。监管部门只须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准入交易制度,并严惩违法违规者,把市场的交给市场。

借鉴美国房地产与股市两大资金池对流动性消化的比重关系,基本是1比1,我们现在是7比1。考虑到中国城镇化进度不如美国,贵州文玩,那么达到6比4应该是合理的。按这个比例计算,三五年以后大量资金将进入资本市场。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投资者结构和市场投资氛围的优化和转变,人们寄望已久的长期慢牛才有望形成,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憧憬才能真正实现,而绝非重演暴涨暴跌、牛短熊长的非理性走势,让股市成为投资者的伤心地。

如果这些预测成真,则以资本市场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强,金融强”就可能真正实现。以这个长远目标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A股,那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文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