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成功举办国内首场AI芯片峰会「GTIC 2018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之后,智东西联合AWE、极果将于3月15日在AWE期间于上海举办「GTIC 2019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届时,文玩,全球AI芯片领域的20+位技术大牛和产业大咖齐聚,将就AI芯片的生态构建、架构创新与应用落地进行阐述和讨论。大会前夕,智东西对大会嘉宾进行系列深度访谈,提前一睹他们的风采和对产业的真知灼见。本期访谈嘉宾为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杨磊届时会参加本届AI芯片创新峰会上午场的“投资人高峰对话”环节。
刚过完年的北京,仿佛还没有从年的安宁中苏醒过来,姗姗来迟的几场冬雪将天空冲洗的了无尘埃。北京朝阳区32层的高楼之上,俯瞰窗外,街道纵横,高楼林立,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在这里,智东西和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杨磊是先进科技方向的资深投资人,在智能系统、半导体、传感器、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等多个技术创新驱动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他如何在AI和半导体领域做出投资判断?AI芯片发展有哪些重点、痛点、盲点、风险和生机?半导体行业的机会是在增加还是减少?中国AI在哪里些领域还有创新可能?……
今年是杨磊加入北极光的第十年。对于智东西抛出的这些问题,杨磊逻辑清晰地娓娓道来,详解自己的投资心法,并且每每切中问题背后的核心盲区,点出更为全面的思路。
杨磊曾参与多家美日欧大型科技企业的重组转型、跨国并购整合及管理提升,在北极光投资及负责投后管理的项目包括Crossbar,Drive.ai,Savioke,优点智能,黑芝麻(000716)智能,清智科技,圆融科技,易美芯光,安集微电子,诺菲纳米科技,Diamond Foundry,亿智科技,Aibee科技,指南创新等。
AI芯片虚火背后:“螺旋上升”与“低端陷阱”
在刚开始交谈时,杨磊引用了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人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革。”
正如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窘境》所述,所有技术都是从最容易的改变开始,一层一层地改变世界。人工智能(AI)亦如是,技术在循序渐进地成长,但人的印象形成非常快,会迅速建立起一个认知,相信AI一来就能替代50%的工作,但这往往是一个N年之后才会实现的事情。
当人类出现期望值,会高估技术的应用价值,但渐渐发现技术变现的领域只有一小块时,期望值马上又会回落;但当你只聚焦在某一小块时,技术的影响力又会逐渐扩大,你又会低估它的力量。
AI的壁垒在什么地方?可能大家的认识不尽相同,杨磊认为,这永远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转移的过程,至纯天珠,或许此时算法更重要,彼时算力、数据变得更重要。人常常犯的错误,是陷入到极端思维,,盲目跟着热点,没有选好一个领域就一头扎进去。
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芯片领域。近年来,硬件公司、算法公司纷纷开始跨界造芯,芯片界出现虚火现象。
对此,杨磊认为大多数人还不够清醒。中国半导体进口额去年突破3000亿美元,超过石油,这3000亿的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都没能被填,今天突然谁都能够涉足是太不可能的。
根据他们做过的一些分析,中国造成这3000亿落差的原因是四个字——“低端陷阱”。
所谓“低端陷阱”,指的是全世界的半导体市场像一个橄榄球,低端少、中端大、高端少。而中国的供给更像是一个金字塔,有大量的低端、一点点中端、几乎没有高端。从低端到中端和高端,有非常难逾越的屏障,这是中国3000亿的落差所在,而这巨型屏障不是缺钱造成的。
芯片和互联网有一个本质区别,互联网不存在核心的产品和技术的壁垒,各家拼的就是执行,钱多能很有帮助。但在芯片领域,钱多起不了太大作用。在中国,能跨越低端陷阱的人寥寥无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有些做芯片的公司融了很多钱却没有做出像样的产品。
打破投资盲点,初见创始人最想提的三个问题
杨磊介绍到,北极光创投每年每个人都会见100到500家公司,但最终在芯片领域一年仅投资一两家。在杨磊主导的投资中,他有怎样的投资逻辑?他最看中创企的哪些特质呢?
假设你是投资人,在开第一个和创始人见面的会议时,你最想了解什么?是不是想问技术、产品、市场、团队、营销方式以及供应链?
“不是,其实根本不是要回答这些问题。”杨磊干脆地否决了上述提问思路,他说:“我根本不是问创始人,我是问我自己。”
他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个人是不是很了不起的人,并且有着特殊经历(exceptional person with exceptional experiences)?
2、我是不是对他讲的技术有最根本的认识?
3、他要做的事情是不是有特别大的市场,同时他有很有意思的方法来切入市场?
第一个问题是要去理解创始人的经历,去弄明白他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积累,以及他这个人在性格方面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二个问题表面上是讲技术,本质说的还是人。杨磊不仅要理解这个人能做的技术,还要对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对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好做什么不好有很清晰的认识。
第三个表面是在问市场和产品切入,其实问的还是人。一个创始人对于一个市场的认识,应当是有真知灼见的,别人都觉得小的市场,他能看到新的机会,他寻找的切入市场的方法,是基于他过去技术和产品的积累的。
所以这三个问题,其实最终回答的问题都是人,都要理解说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了解他的经验能否支撑他的逻辑体系。
杨磊强调道,螺旋上升没有既定之规,打破大家认知时才会创造价值。不过,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杨磊的博闻强识来自于长期的积累,他的这套方法论非常复杂,要对技术真正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未必适用于其他投资人。
“我们会一剥到底。比如说我们讲AI的时候,我们对芯片、算法、计算机架构、传感器等都要熟悉,有一体化的认识。”杨磊说,“如果不了解技术时,你听什么都觉得很兴奋,然后就很有可能踩到坑里。”
这也是北极光创投的独特投资风格,北极光汇集了一批曾经深耕各种技术的人,有做射频的、做网络安全的、做芯片构架的、做制程工艺的、做材料的等等,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去向创始人提问,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创始人提供建议。
杨磊表示,欢迎任何芯片公司来找北极光聊一聊。虽说北极光一年在芯片领域仅投资一两家公司,好在今年还没开枪,这个机会还大大的在。
除了躲避“低端陷阱”外,北极光在AI、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策略围绕着“场景定义计算”做文章。杨磊告诉我们,低端陷阱解释今天的问题,场景定义计算解释的是未来的机会。
▲北极光董事总经理杨磊与智东西总编辑张国仁
因此,他们围绕着场景计算,投资了一家做语音的创企和四家做图像的创企。图像方面又分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分别是云端、边缘、汽车和消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