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风险需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质押到期高峰的到来,股票质押风险的化解可能仍需长期反复的波折。据有关市场机构的数据不完全统计,重要股东股票质押解压日期在2019年年内的笔数多达7000多笔,涉及参考市值高达1.5万亿。
沪深交易所近日发布《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股权质押交易业务中多项“紧箍咒”得以放松。从具体政策上来看,松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股东质押回购违约,当确需延期,可延期超过3年;二是新增质押的融资如全用于偿还违约合约债务,允许不适用股票质押新规中关于单一融出方及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上限等限制。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人士认为,监管层此举有利于缓解大股东资金流周转难题,为民营企业提供适当宽松的融资环境。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认为,此次政策松绑,一方面,合约安排时间上延缓融入方还款压力,一方面对纾解质押风险的新增股票质押回购放宽限制,为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创造了良好市场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市场经过长期下行,大部分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价格泡沫消失,质押率偏高等带来的风险降低,股权质押业务监管放松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部分企业实控人面临着流动性紧张的危机,当前股权质押新规“松绑”,能对这些企业起到“救急”的作用。
不过,文玩,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文玩,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纾解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作战。在专家看来,虽然短期救急措施很重要,但进一步防控股权质押风险,必须从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多方面着手,构建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长效机制。
“目前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的企业数量不少,至纯天珠,解质押的同时也有质押率在上升的问题,这是交错在一起的。”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民营企业家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准备。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所有单一政策都只能起到部分作用,股权质押风险问题性质复杂,解决尚需多方探索。以纾困基金为例,虽然目前纾困基金总额虽然超过7000亿元,部分资金也开始运转,但是因为“纾困”对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整体效果仍没有充分体现。建议纾困基金操作细则仍需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