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回一年前,2018年在期待中的开门红行情中,我们迎来“医药”波澜壮阔的行情。
去年上半年,医药股行情喜人,申万医药生物前五月涨了13.08%,前六月涨了3.11%,涨幅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前二;偏股基金业绩排名榜单前十,基本都是医药主题基金的身影,可谓成败就在医药。
在2018年上半年的火热行情下,“医药投资能手”富国基金于洋所管理的富国精准医疗(005176)、富国医疗保健(000220)、富国新动力A/C(001508)(001510)在一众医药基金中脱颖而出。
转眼进入下半年,A股最后一抹亮色也黯然。2018年成为基金业绩最差的年份之一,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23%、-25.5%。
保存了一部分“胜利果实”的于洋全年业绩较优。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富国精准医疗取得了3.17%的收益率(成立未满一年不予排名);富国新动力A/C业绩为6.89%、6.53%,排名分别为7/1262、12/1262;富国医疗保健-3.94%收益率,排名3/426。
如今己亥年春节后,进入“春季躁动行情2.0”, A股市场表现较好的板块集中在电子、计算机、通信、休闲服务与生物医药等前期表现相对较弱的板块。“前期压抑有多沉重,后期反弹就有多销魂”。
那么在2018年经历一波三折的医药股是否又迎来新的一春?
站在2019年的起点上,至纯天珠,笔者邀约到于洋来和投资者聊聊我们一起度过的2018,并一起展望2019年的市场。
2019年医药板块最大机会或在于行业宏观预期与估值修复
问:您如何看待2019年市场的投资环境?
于洋:我还是比较看好2019年的投资市场。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宏观的转变。2018年市场下半年的回撤主要来自于行业宏观的不确定性,而医药股的表现和行业宏观的相关度更高一些,我们看到2018年医药的基本面预期其实是非常稳定不错的,股票的波动性主要来自于行业宏观面的变化。目前为止,2019年的行业宏观变化是朝向相对宽松的方向去发展,对于股价会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问:您认为2018年造成医药股走势一波三折的有哪些原因?
于洋:医药股在2018年可以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2018年一季度,医药板块投资情绪较高,业绩十分突出。原因在于,其一,医保支出和医药行业需求都在稳定增长;其二,行业创新。从药监局2015年改革以来,中国创新药持续上市,对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明显提振作用;其三,2018年一季度是流感高发期,也是医药板块表现较好的催化剂。那为什么下半年会有较大的回撤?首先,贵州文玩,医药板块相对于其他行业本身就有较高的估值溢价。一旦发生波动,行业估值波动性也会较大。其次,去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宏观收紧,特别是“4+7带量采购”把市场的整体的情绪刷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状态。这些因素在今年来看是一个中长期影响医药板块表现的因素,但是不应该在一年之内。我们认为目前的股价是对这些行业宏观短时间内的极端反应,包括药品降价其实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参考历史上,比如日本的药品降价趋势是5到10年的时间完成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推进的过程。在这样的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相信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研发产品,推出新药来应对这样一些行业宏观风险。那么,短期A股市场的医药股的估值和股价其实已经是非常极端的反应。所以我们认为,可能2019年医药最大的机会就是来自于对负面因素短期化的修正。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2019年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问:如何看待医药新政对相应板块后市走势的影响?
于洋:我看好医药板块最核心的原因是在于它的中长期投资比较流畅,我们也愿意给予一些有中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短期来看,可能这样的选股思路在今年得做一些改变。因为确实我们要考虑到行业宏观的变化,一些中长期估值比较高的公司,它的长期的逻辑可能需要做一点修正。
问:您是如何看待创新药和仿制药各自的投资逻辑?
于洋: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仿制药,从需求端角度来看,我觉得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首先来看创新药,从长期角度来看,创新药是满足了人健康的愿景。但是目前药品审批进度还比较快,一些创新药生命周期比较短,所以要看公司是否具备持续研发出创新药的能力。对于那些在全球都具备领先优势的公司来说,问题还是不大的。所以,2019年对于创新药来说,是一个去伪存真的筛选时期。其次来看仿制药,我认为之前市场对于仿制药过度悲观。我认为大可不必。首先,必须要看到,我们国家有非常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国内仿制药市场大概是1万亿元左右,对应14亿人口,相当于人均几百元人民币。即使比照降价之后的美国市场来说,我们的人均消费金额也只有别人的1/3。小结一下,从总量上来看,提升依然有空间。第二,从用药结构上来看,国内仿制药目前较大的市场份额仍由外资所把持。如果采购价格真的下来以后,那么很多优质企业或许能完成“进口代替”,所以单价下滑,但是总量未必会下降。第三,龙头公司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目前国内医药制药企业大概是有7000家左右,如果行业宏观推行下去,可能未来只余留20%的企业。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市场份额还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问:能否再谈下医药板块中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于洋:中长期来看,我觉得医疗服务、创新药很多都是医药板块中长期能走出行情的一些领域。包括中药消费品,我们觉得中药消费品的发展空间也依然是比较大。如果拉长来看,在这几个领域可以筛选出一些持有久期比较长的标的。但是如果仅仅看2019年的市场,比如说医疗服务,因为它受行业宏观影响比较小,那么它的调整幅度也比较小,估值也较高。
再比如不太被大家看好的一些药品板块,估值现在足够低。虽然说中长期的预期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它好在估值够低,所以我们认为2019年,如果纯粹从股票收益的角度来讲,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偏差。如果拉长来看,我们还是坚定看好中国的医药创新、中国的医疗服务、中国的消费升级这几个方向。
问:对中药行业,有些你比较看好,有些又有保留,能否详细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于洋:在传统中药的发展上,传统中药的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而且,由于体制的原因,某些传统品牌中药企业改善的空间很大,改善预期比较强烈。
对于那些底子不差的品牌中药公司,如果有一个相对较好的机制或人,我相信弹性应该会更大一点。
而且,至纯天珠,在组合构建过程中,弹性是需要考虑的一个点,同时防御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比较差的品种安全性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品牌中药公司相对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问:如何从财务角度来规避医药板块选股的“踩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