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经典宣传画展》在上海举行。作为曾经在百姓生活中经常可见,而如今又十分陌生的宣传画,无论是原稿或者是印刷品,抑或是介绍书籍,至纯天珠,都已经成为了藏市宠儿。投资者不妨可以关注这座“金矿”。
方寸唤起共同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张贴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宣传画,曾经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从1952年至1992年,仅仅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年画、宣传画就达5000余种,累计印制发行25亿多张。此次展出的60幅宣传画,是从这些绘画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主题从渡江战役到改革开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到现在一轮甲子的历史风雨。这些“应时之作”,既讴歌了新中国60年的伟大航程,也折射出前进路上的曲折坎坷。
从收藏市场上来看,宣传画的收藏对象通常是指1949年至1976年期间发行的作品,它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军事、人物、体育、科技、妇女、儿童等等,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宣传画之所以能够在收藏市场上“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汇聚了大量著名画家的心血,其中不乏艺术技巧出众的精品。如此次展览的哈琼文《毛主席万岁》中,画家就结合了西洋水粉画和中国古代仕女画的绘画技艺:在国庆游行的人群中,一位妇女肩扛女孩,女孩手持花朵,向着天安[4.05 -1.70%]门城楼挥舞。当年,像陈逸飞等油雕室的年轻画家都到报社进行宣传画创作。这些“无言的社论”赏心悦目,构思意味深远,是宣传画的典范之作,显现着长久的生命力。
原稿投资力无限
在今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中,沈嘉蔚的成名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估价400万至500万元,成交价为795.2万元。这一作品1974年入选了国务院文化组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一举成名,除报刊杂志宣传报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被制成宣传画向全国发行。《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构图和形象的艺术表达方面,反映了当时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突出主要人物、中心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创作宗旨。作者对中苏边境瞭望塔上值勤观察的边防战士的描画,源于真实的直接观察、精心的构思和对原苏联油画技巧的使用。这也难怪大藏家刘益谦敢于对这幅作品下“狠手”。
其实,近年来宣传画原稿拍卖已经成为了拍卖市场上的焦点。由于这些作品既出于名家,又被广大普通百姓所熟悉,因此出现赝品的可能性极罕,这也是为什么其能够屡屡出现天价的重要原因。从刘春华的《毛主席去安源》在1995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拍出估价近四倍的605万元,到何孔德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2003年的上海国拍中以估价十余倍的55000元成交,再到2006年上海嘉泰拍卖会上,宣传画原稿《乒乓球》以估价五倍多的79200元成交。一个个拍卖神话显示出了宣传画原稿巨大的收藏潜力。
1997年,中国嘉德曾隆重推出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拍卖会,其中许多政治宣传画具有极强时代特征,不少作品即使数十年后重温,仍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结果这类作品受到各路藏家追捧,成交相当理想,但大都只有几万元,像钱松岩的《延安颂》被拍至41.8万元,已经算是天价了。进入21世纪后,随着艺术品市场行情的不断升温,红色经典绘画包括政治宣传画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2005年,中国嘉德推出陈衍宁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曾经被印制成宣传画。若论其影响,此画尽管无法同《毛主席去安源》相比,但仍受到了各路买家的青睐和追捧,不少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并出人意料地以1012万元的天价被一藏家收入囊中。
除了传统的绘画之外,宣传画原稿中还有其他的类型。如在2008年北京诚轩的拍卖会上,解海龙在1991年创作的《希望工程—大眼睛》,估价15万至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5.76万元。大眼睛是“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并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广为传播。
多元收藏切忌单一
随着宣传画原稿的走俏,印刷的宣传品也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青睐。特别是国外收藏机构更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际社会科学历史学院,有中国宣传画藏品1400张,并在网站上分成三个历史段落专门介绍各时期的宣传画;美国的巴特尔古籍书刊公司也在网站介绍并出售各类文革的艺术品;英国伦敦西敏大学早在1979年就拥有1500多张宣传画并举办了展览。在海外收藏市场上,早期宣传画珍品的价格一般都在100美元至200美元,至纯天珠,而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上,能够卖出几百元的宣传画已经算是珍品了,加上许多人都不善于保存,使得珍品更是凤毛麟角。
在宣传画的收藏中,多元化寻找拍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宣传画原稿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能够买得起原稿的藏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更需要一定的魄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而后期的印刷品,则由于数量较多而不太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对于藏家来说,木版水印宣传画无疑是可以重点关注的。早在 2001年的拍卖会上,一幅四十年代末大众美术社印的宣传画就拍到了3850元。而六、七十年代杨柳青画社的老版,并采用传统手工装裱的木版水印宣传画的价格则在500元左右。
有关宣传画的书籍也是收藏市场上的“宠儿”。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当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宣传画小辑》,展现了当年各种宣传画的缩小图案,价格一般在100元左右。而更早期的《宣传画资料群编》,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画册《年画宣传画选集》等珍贵书籍,价格更是高达500元以上。其中收入了程十发、古元、力群等名家作品,对于研究并收集当年的宣传画珍品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从目前的收藏者取向来看,有一个误区就是仅仅收集“文革”时期的宣传画。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几乎所有的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都热情无私地投身到宣传画创作中。特别是其中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即在色彩上强调“红、光、亮”,文玩,形象上追求“高、大、全”,独特的风格让这些宣传画独放异彩,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令众多收藏者趋之若鹜。但仅仅是收藏这些宣传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有时也会走入误区。其实,收藏宣传画不仅要从时代背景出发,更要注重工艺的多样化。要兼顾水彩画、油画、年画、剪纸、中国画、木刻等等。注重夸张、写实、写意、工笔等创作手法,像董希文、靳尚谊、马晋、谢之光、钱松喦、刘春华、陈逸飞等都曾参与了宣传画的创作。这些无疑都是需要藏家注意的。
由于国内尚没有权威的宣传画目录,发行量与存世量的统计也处于真空状态,因此宣传画的市场捉漏,成为了大量集藏者乐此不彼的追逐目标,也是财富骤增的捷径。这就需要藏家不要仅仅关注市场的热点,更要关注市场的冷门。综合分析、多元收藏,只有这样才能在宣传画收藏中觅到“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