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天地钟灵秀,结穴在名山;仰口海底玉,品胜祖母绿;风情万千种,尽在一拳石。”这是1600年前南燕著名地理学家晏谟在《齐记》中对崂山的记载,其中“仰口海底玉”,就是现在的崂山绿石,因产于仰口海滨潮间带,故又称为海底玉。虽然崂山绿石成名远晚于灵壁石、雨花石、太湖石等名贵石种,但近年来,崂山绿石在国内外奇石、收藏市场上异军突起,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 “石中娇子”。连日来,记者多次来到其产地——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的峰山下探访,找寻崂山绿石近30年来的“发迹”之路。
青岛市根石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宋京明和他收藏的崂山绿石。
仰口湾畔峰山下的崂山绿石石脉。
海里的绿石矿如今已用石头封死。
■漠视
曾被村民挖来盖房屋
10月6日,王哥庄街道滨仰公路一侧的刘坤兴家门前,一堆形状古朴的石头堆在这里,主人正拿着砂轮挨个儿打磨。
“这些都是崂山绿石,只是被砌在墙里很多年,外表有些风化丑陋而已!”已经 60多岁的刘坤兴说,他土生土长在仰口湾边,见证了这些年来崂山绿石的变迁。
他回忆说,村子对面傍海的小山头就是峰山,在他小时候,峰山上有两条石脉一直延伸到海里,上面的石头质地坚硬,而且颜色、品相好看。但那时,大家并不管这些石头叫崂山绿石,也意识不到它们的珍贵,只是有些村民家里盖房子的时候,去挖些下来盖房用,偶尔村民中有能工巧匠把石头雕刻成饰物,但这在当时并不普遍。有些外地亲戚觉得漂亮,便去海滩上挑些漂亮的拿走,并没有稀罕到花大力气去挖的地步。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刘坤兴说,那时经常有外地人开着车到这里来挖石头,这些人看样子都是有文化的人,而且出手阔绰,他们让村民帮忙抬点石头就给20元。
“那时20块钱,相当于很多家庭半年花销!”于是,很多村民开始意识到,这些石头应该是可以卖大价钱的,要不然为啥帮人挖一下就给那么多钱?“采石风”从那时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疯狂
盗采猖獗,混凝土封坑
地面上的采完了,就往地下挖,再向海里延伸。峰山村村委一位负责人说,那时基本是谁想挖谁挖,没过几年露出海面的石头没有了,于是大家便趁每月退大潮的时候集结在沙滩上。于是,在仰口湾畔出现了一个奇观,每逢初一、十五前后,很多大老远带着干粮跑来的外地人和当地村民一道,挽起裤腿下海挖石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到20年时间,两条隆起在地面上的“石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100多米长、十几米宽、深近十米的大沟,远远看去像一条伤疤绵延入海。
记者从仰口沙滩一路向北走,在沙滩的尽头有一片碎石滩,一条十几米宽的大沟从这里绵延上山,20多厘米厚的混凝土层盖在大沟底部。
“政府屡禁不止,才下大力气用混凝土封了石坑!”在王哥庄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鸿雁眼里,盗采崂山绿石行为一定要坚决杜绝。进入本世纪以来,崂山区开始严禁采挖崂山绿石,并填埋了巨大的采石坑,但这并没有限制住盗采行为,一些采石者趁黑夜把石坑再挖开,盗采现象非常普遍;2004年,崂山区有关部门出面,在石坑上盖上了混凝土,并在旁边建了房子派人24小时看守,这才彻底杜绝了崂山绿石的开采。
这也意味着,从2004年起崂山绿石就已经彻底“停产”,市场上流通的崂山绿石,一部分是此前开采或收藏的,另一部分就是各地慕名来的“李鬼”。
■风采
三项金奖叫响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何以能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成为国内外藏家竞逐的对象?在青岛市根石盆景艺术协会会长崔周村看来,崂山绿石的品质和稀有是决定性因素,而6年前的那次国际赏石展则成了“催化剂”。
据介绍,崂山绿石有三大特点,一是色彩绚丽,以绿色为基调,尽显变幻之美;二是结晶奇妙,绝大多数绿石为层状结晶,与不同色彩交相辉映,更奇者为放射性结晶,有奇峰高耸、岭脉延伸之奇景出现;三是石质细密润泽,石质细密晶莹,如若切片观察,还有一定的透明度。这三大特点,都是国内名石所望尘莫及的,加之崂山绿石储量极少,这无疑更增加了其价值。
2003年5月,青岛市根石盆景艺术协会接到邀请,中国第六届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在南京举办。这在协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崂山绿石只是青岛藏家热衷,在名气上根本无法与灵壁石、大化石相提并论。但崔周村等藏家坚持认为,崂山绿石从品质上来说远高于国内名石,只是因发现较晚而缺乏名气和积淀,亟待参加这种高规格国际大赛证明实力。最终,以崔周村为首的“主展派”占了上风,专门组成青岛市赏石代表团,选送50多件崂山绿石作品参加这次国际赏石展。
据当时媒体报道,这次石展是当时在我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石展,参展的共有国内外赏石作品3000余件。青岛市赏石代表团从国内外80余家代表团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3项金奖、8项银奖和10项铜奖,其中青岛当代艺术家画廊和崔周村、王虎城送展的崂山绿石作品《蔚竹鸣泉》《呼伦贝尔》《紫霞屏》,夺得三项金奖。
“一举成名天下知”,崂山绿石由此蜚声中外,在国内名石中“娇子”地位就此奠定。
■调查
1988年,现为青岛市根石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的宋京明曾花3000元钱买到一块崂山绿石。后几经转手,如今这块石头的标价已达16万元。这些年来,崂山绿石价格的飞涨,也使得崂山绿石市场风生水起,鱼目混珠者有之。
外地石头鱼目混珠
10月12日,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滨仰公路两侧,崂山绿石馆一家连着一家,每家店前都摆着三五块奇形怪状的石头,颜色虽同为绿色,但深浅差别非常大。在曲家村的一家绿石馆前,记者看到,摆在门口的大石头颜色苍白中微带一点绿,且已风化开始破碎,至纯天珠,从质地上看非常粗糙,根本没有崂山绿石的特有纹理,尽管如此,老板仍一再强调是本地产的崂山绿石。
记者来到另外一家崂山绿石馆中,称要买石头与老板攀谈起来,在记者委婉追问下,老板刘先生告诉记者,摆在门口的那些根本就不是崂山绿石,而是从日照运来的石头,打磨之后再上腊,就能跟崂山绿石很相似。刘老板说,虽然这不能瞒过绿石爱好者的眼睛,但还是可以轻易骗过那些不懂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