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些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他

受访人:董国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顾维洁-《艺术财经》发行人 主编

艺术市场迅速回暖

和讯网: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两位所在的行业所经历的最明显变化是什么?

董国强:拍卖行业在金融危机以后面临的是人的信心受到打击以后的恐慌,而今年春天市场又迅速恢复,信心也得到恢复。从这一点上来说,艺术品市场和其他投资市场一样,信心是最重要的。

顾维洁:我们对一级市场接触较多,相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更了解一点,确实在金融危机以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如董老师所说信心突然丧失了,因为大家都很恐慌,不知道危机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集体回暖,书画价格又创新高,当代艺术在一级市场的销售也快速回暖,说明了市场逐步在稳定。

和讯网:回暖现象现在是比较明显的?

董国强:非常明显。

和讯网: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非常热闹,在金融危机以后,经典艺术是否重新显示出投资价值?

董国强:什么是经典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这个是无法区分的,当代艺术很多就是垃圾艺术,除了当代艺术就是经典艺术吗?并不是老一辈的都是经典艺术,老一辈的也有垃圾。什么是经典,只能是后人来说,当代艺术中也有未来的经典。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像一个翘翘板,这部分价钱上来了,那部分价钱就下去,而是好的作品价格都会越来越贵。市场出现一个调整以后,当代艺术中起哄的该淘汰就淘汰,经典的会继续的受市场追捧,不是经典的、垃圾的也就被淘汰了。三十年代有跟着起哄的,四十年代也有,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有,每一代的艺术家都有好有坏。

和讯网:肯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顾维洁:不是说经典艺术不行,只是市场好的时候关注点在当代艺术上。

董国强:那个时候也没有人忽略徐悲鸿和林风眠。

顾维洁:事实上他们价格上涨的幅度不比当代艺术低,只是大家的关注点在这里。

和讯网:那么艺术品市场是否也和其他市场一样存在着哄抬价格、护盘和操盘行为

顾维洁:既然是一个金融市场,就跟所有的金融市场一样,有它的规律。

董国强:但是在任何一个市场这种情况都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长期存在。这个东西很容易被人戳穿和识破,不可能长期存在。

和讯网:中国现状,这种炒作行为是太多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

董国强:什么是正常范围?既然刚才说了是中国的现状,既然中国的现状是这样,多少都是正常范围,关键是这个东西采取的方式。比如张大千一生都很会炒作自己,20多岁起就留一个大胡子。但是到今天事实证明了,他的炒作是成功的,他的艺术也是这个时期最好的艺术之一。

今天的一些炒作,也是因为这个画家很好,缺少一点社会知名度,通过一些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他,这种炒作的手段,我认为有些也是必要的。可能对于美术史来说也是负责任的,不一定说炒作都一定错误。就有点像国家现在出政策培养京剧和民族艺术,这也是炒作,但是这是应该的,因为再不搞这个东西就快消亡了。

让拍卖变得有乐趣

和讯网:请问董总,匡时拍卖成立了4年多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您曾经说过它的起步是比较顺利的,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很多年内拍卖行应当做的事情,他们没有做,而你们做了,您能具体谈一下到底有哪些事情是他们没有做,你们做了,才有今天这样的成果?

董国强:当时我是这样说的,有很多事情本来我们可以做,但是没有做,我想去做,但是并不一定我现在都已经做了。

我一直觉得常规的拍卖不好玩,缺少趣味性,所以我一直想让拍卖变得好玩起来。让人在参与拍卖的过程中,不仅仅体会交易的乐趣,还能体会到许多其他乐趣。这是我一直在动脑子,也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可能行业内的人对我们这一点比较认可,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花了很多的心思,这些心思还是能够让人体会到乐趣的。

和讯网:举一个花了心思的例子。

董国强:比如我们策划一些有特色的专场。策划专场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专业,给买家事先做好一个梳理。12月份的秋拍,我们要搞一个清代扬州画派作品的专拍。我们想通过这个把自己的理念和专业知识能够传达给更多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是因为出于热爱这个东西所以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来做拍卖。我希望通过匡时拍卖这个平台,能够把我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就比较高兴和欣慰了。

和讯网:两位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团队,我想知道一下像这种和艺术相关的公司运作,和普通公司的人才和管理战略有什么不同?

顾维洁:我们的三个搭档各有所长,于天宏,赵力,我本人,三个人能够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文玩,在商业活动和品牌等上面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参考。

就我们的团队来说,相对来说单纯一些,起码大家都是热爱艺术的,因为做媒体还是一个青春饭,所以只有热爱才会让他们坚持下去。我们也换一些人,但是基本上非常稳定,我们也会为了寻求和以往专业杂志不太一样的叙述风格,也会招一些以前做摇滚、音乐杂志、文学青年的这样一部分编辑,带来一些新鲜的阅读感成份。

董国强:我们这个团队专业性比较强,我们想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能够有一席之地,从头培养人才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会在市场中挖掘有经验的人才来加盟我们的团队。目前来说,我们各个项目业务主管都是从事拍卖艺术行业长达十几年经历,很多都是业内知名人士。从这一点可以保证我们的专业性、市场号召力能够保持比较好。

大家都知道,艺术品拍卖行业很多时候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买家和卖家是跟着人走的,并不是跟着公司的品牌,而是跟着人的,业内资源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要求很高。

国际化进程不可阻挡

和讯网:今年年初的时候,匡时和日本开始合作,,能否谈一下匡时拍卖的国际化进程。

董国强:所有在日本工作过和生活过的人,听到我们和日本尤其是和日本上市公司这样的一种合作方式,都很惊讶。他们惊讶中国经济今天发展这么快,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这么好,才会让日本人低下头来和我们合作。

我们这种合作,他们在日本充当我们的买办的作用,他们做的事情是相当于在日本帮我们征集,卖好了我们给他提成,这种合作更多是一种单向合作。这种合作看起来不是很平等的合作,可以说我们处在主导地位。想象一下,一个日本上市公司为什么能够这样和你签合作协议,是因为,第一:它认可中国市场。第二,它自己也向往中国市场。第三,如果它不走出这一步,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这一点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