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信札便旁证了这段浓郁的感情经历

编者按:名人信札是人们随心所欲创作的“小品”,有时能更好地体现出一个人独特的风格。信札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名人信札将会随着远去的时代,越来越显露出其价值。

回顾一:198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拍出了22万美元;

回顾二:1991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拍出了44万美元;

回顾三:1994年伦敦佳士德得拍卖会上,丘吉尔的七封情书拍了7.68万英镑;比尔·盖茨在拍卖会上花费3080万美金从拍卖会拍得达·芬奇的手稿,信札手稿热似乎开始……

回顾四:1995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尼克松的总统辞职信拍了8.28万美元;同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肖邦给阿尔贝尔伯爵的信拍了19万美元,掀起了一股名人信札收藏热……

回顾五:2009年5月31日,近代文化名人陈独秀、梁启超和徐志摩写给胡适的信札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744.8万元的高价成交,更是激起大批藏家对名人信札的狂热收藏……

名人信札拍场升温

随着书画的拍卖行情进入调整,书法作品悄然升温,尤其近现代名人信札因为存世少、文化含量高、具有史料价值等因素,在拍场上异军突起,人称“家书抵万金”。随着信札拥有越来越多的收藏大军,拍卖公司愈加看重信札的征集,国际拍卖业巨头苏富比拍卖行就是以拍卖名人信札手稿起家的,和苏富比一直并驾齐驱的佳士得也是一直参与拍卖名人信札,他们看到了名人信札的收藏潜力。近几年,国内的书信收藏也开始风生水起。1996年中国嘉德古籍善本拍卖中赵之谦4页信札的底价为4.5万至5万元。2000年中国嘉德周末拍卖会上钱钟书的5通信札底价为5000元至7000元,成交价则为1.7万元。2002年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郑振铎致董康的3页信札以3000元至50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收藏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2.75万元成交,超出底价近10倍。同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推出的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最终以990万元创下了当时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纪录;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孙中山遗墨—— 致叶恭绰信札四通,以111.1万元成交;2004年,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婚变”事件中的两封书信,5万元起拍,最后以23万元成交;而《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以37.4万元成交,这些价格都较起拍价有了很大的上扬。2005年年底,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七封情书更是拍到了37.4万元的高价。2008年在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晚清重臣骆秉章一封上奏给咸丰皇帝的奏折,经过一番激烈竞拍,最后以30万元落槌;同年年底,上海拍卖一封老舍致章士钊的信,2000元起拍,最后以5万多元成交,高出底价25倍以上。钱钟书致吴祖光信札,一张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便笺,不到10行字,2008年12月在上海以1.1万元拍出,2009年5月又出现在北京以2.3万元成交。200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近代文化名人陈独秀、梁启超和徐志摩写给胡适的信札以744.8万元的高价成交,把名人信札的拍卖推向高潮。

特色一:上海曾拍出郁达夫致王映霞信札一束,7封信19页纸,拍出了37万元。由于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感情经历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这些信札便旁证了这段浓郁的感情经历。

特色二:作为上海博物馆首任董事长的叶恭绰,上世纪30年代筹建上海博物馆的信札日前由嘉泰公司拍卖,信札内容详述博物馆筹备的各项流程,并涉及当时许多文人。这套信札堪称研究筹建上海市博物馆的第一手史料,2.8万元起拍,最后以17万元成交。却因为其特殊的内涵引起了投资者的巨大热情。

特色三:茅盾致施蛰存的信札,估价只有4000至4500元,成交价却达到了6.6万元,究其原因是其中提到两者之间珍贵的友谊,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学研究资料,这些信件本身也是精美的书法作品。一纸信札同样记录了钱钟书、杨绛夫妇与吴祖光、新凤霞夫妇的友情,钱氏的人格魅力和书法风采也一览无余。

名人信札更看重理念

名人信札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由于名人信札对于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民俗以及与友人在诗文、学问探讨等方面皆有反映。所以,名人信札从某个侧面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学术观点及其生活情况,是人们研究某段历史和名人的重要依据。

一直致力于收藏名人信札的书画鉴赏专家张忠义告诉笔者:“一封真正的名人书信,当年的信封、信笺、邮戳、邮票,这些凑在一起,缺一不可。而且,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信件几乎是唯一的交流工具,信的内容往往情真意切,比任何传记都更加直接地还原当时生活情态。一封信札其实就是一段历史的反映,名人信札尤其具有文献史料价值。大家都认为,文玩,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时代,写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从收藏的角度看,这些手书的名人信札将会越来越珍贵,收藏价值也会凸显。而能反映作者的内心思想、记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学术研究观点的信札比一般家书有价值。尤其是文化名人的书信,因其学术性、思想性更受藏家青睐。”

众所周知,文玩,早年间书画家的书信通常用毛笔写成,也就具备了艺术价值。但是又因为它毕竟不是正式的作品,所以在保存上容易被忽略。齐白石的长孙齐佛来先生曾经讲过,,在上世纪40年代,他在湖南的旧居土坯房因雨倒塌,他放在房间里的100多封白石老人写给他的信件全都毁于雨水。令人不禁感慨,这些信札要是能留到现在,该是如何珍贵。2009年嘉德春拍陈独秀致胡适信札的高价拍出,就是因为这批信札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陈独秀是著名作家、学者,中共创始人,192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的陈独秀具有艺术气质,写文章激情澎湃,做人性情刚烈,直率孤傲。字如其人,陈独秀的书法行云流水,深得怀素草书真谛,用笔自如,结字准确,气势恢弘。胡适书信的特征是文雅、含蓄、隽永、流畅,无雕琢气、造作气、浮躁气和江湖气。胡适的字很早就在拍卖市场上走强,像楷书朱晦翁语,成交价就达到了10.2万港元。嘉德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批信件一直为胡适家族收藏,过去从未亮相,包括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 通27页、梁启超致胡适词稿及信札11通34页、徐志摩致胡适信札3通9页,其中陈独秀致胡适信札由1920年直至1935年,长达十年的信件中涉及 1920年《新青年》独立办报事件、1920年《新青年》众多编辑分裂事件、1920年上海学生罢课游行运动、胡适参加段祺瑞政府“善后会议”事件、陈独秀狱中出版文稿等,具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梁启超致胡适的词稿、信札,多为诗词探讨、学术研究,信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对胡适非常敬重,书信工整、辞令秀美,尤其学术讨论深刻细致。徐志摩在信中称胡适为“大哥”,可见二人的兄弟感情,徐志摩的长信中详细谈论了当时中国南北学界的许多轶闻,可补许多学界史料。他进一步分析,目前文人墨迹的收藏热正在兴起,尤其是近现代活跃的文化名人信札、墨迹被广为追捧,胡适、郁达夫、梁启超、周作人的墨迹价格已远远超过其同时的书法大家。

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和雅士常常利用书信来寄托自己的艺术理想,发泄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很多名人书信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