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持续升温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繁荣,文玩,中国书画强者恒强。2010年,在热钱涌入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将持续升温,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精品将被热炒。

对艺术品投资者而言,经济寒冬中的2009年却是令人欣喜的一年。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中国艺术品(秋季)拍卖市场实现拍卖总额156.4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剧增105.26%。全年总成交额达到225.31亿元人民币,同比2008年全年增长11.94%,单季成交首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

很多投资者从艺术品投资中获取了较为丰厚的回报。以民生银行(7.51,0.06,0.81%)的 “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为例,该产品在2009年7月到期,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75%,绝对收益率高达25.5%。其后续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 2号”也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比原计划提前近一周全部售罄。

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2008年,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当代艺术品市场随着海外金融市场的萎靡而异常萎缩,但中国画等传统艺术品市场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2009年,在全球经济缓慢恢复的背景下,虽然当代艺术品市场依然没有抬头,但受到影响最小的中国书画市场却不断出彩,甚至迎来了由四大华人开创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亿元时代。

近期,世界拍卖巨头佳士得拍卖行亚洲区总裁安德鲁·福斯特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大陆买家在去年(2009年)10月佳士得纽约珠宝拍卖会上买走了最贵的拍品,而且在中国艺术品购买方面也有加倍增长的趋势”。

整体而言,2009年艺术品投资市场逆势增长。2010年将会如何,让我们从过去一年市场的具体表现寻找走势。

2009:三分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一般而言,艺术品分为中国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瓷器杂项三个品种。2006~2008年三年间,三大品种几乎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2009年,艺术品市场最为显著的变化是三个品种既往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明显分化。中国书画从35%放大到了49%,反之,油画及当代艺术则快速下滑,瓷器杂项略有下降。

中国书画异军突起

中国书画是2009年春秋两季拍卖的热点品种。它包括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三类。

拿古代书画来说,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无论市场阴晴圆缺,中国古代书画都在持续稳定地上涨。今年虽然是中国古代书画表现最强劲的年份,但中国古代书画一贯是沉淀式收藏品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仍然是敬而远之。

相比之下,近现代书画则无论在存世量、品种、素材、参与者以及价位上都有足够的波动空间,因而投资空间也更大。对于投资者而言,中国近现代书画才是最有价值的中长线品种。

2009年秋拍,近三分之二的近现代书画艺术家作品价格上涨迅猛,单季成交额上亿的有四位艺术家,分别是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他们的作品是近现代书画的指标股,不仅价高,而且市场流通量也非常大,非常适合长线收藏和投资。其中傅抱石、齐白石和张大千作品在2009年秋拍也创造了个人作品的新天价,齐白石的单幅作品更是直逼亿元。这都给近现代书画的未来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借助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的东风,中国当代书画在2009年秋季也表现良好,然而从2009年全年来看,它的涨幅并不大,且远远低于整个中国书画市场的平均涨幅。当代书画在2009年春季成交了1057件,成交额为1.4亿,而秋季虽仅成交了1027件,但成交额达到2.3亿。这样的数据说明当代书画拍品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即极少数名家名作占据绝对市场。范曾和吴冠中的作品占据整个当代中国画成交额的40%以上

当代艺术低迷

2009年秋季,油画及当代艺术只占据10%的市场份额。这对投资者在提升专业知识、分析市场热点转换、选择品种及持有周期等诸多方面都是挑战

几乎所有人都在感慨当代艺术的来去匆匆。经过了春秋两个卖季的洗礼,中国当代艺术无论在上拍数量、成交额、高价拍品方面都大幅度减少。周春芽作品仅有32件上拍,2007年秋拍则上拍了89件。另一著名油画家张晓刚,2009年秋拍仅上拍了10件作品,2007年秋拍,他的上拍数量是45 件。

从高价拍品看,油画及当代艺术今年有16件作品入围前100名。老一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个低落的市场中显示出其经历市场验证的相对可靠性。特别是法派艺术家,其代表画家朱德群、无极、常玉的作品拍价列入了个人作品价格的前三名。往年占尽风头的刘小东、张晓刚、岳敏君等画家并没有作品出现。曾梵志也只有1件作品入围

2009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为什么不景气?深究其原因,除了自身泡沫破裂、缺少价值体系之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国际持有人的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很多作品被国际资本收藏。

虽然我们并不排除有国际藏家真的热爱中国当代艺术而舍不得抛售,但是在金融危机中缺乏现金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不得不把艺术品变现来渡过难关。西方人自身难保,中国人又没有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也没有一个成熟的当代艺术收藏家团队,当代艺术市场遭遇困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瓷杂波澜不惊

瓷杂品种以瓷器为主,2009年秋季拍卖会,瓷器成交量同比缩减了10%。

2009年秋拍,瓷杂类拍品有34件藏品入围百强拍品榜,其中清乾隆的拍品一如既往受藏家关注。香港市场在该领域的表现一贯可圈可点,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两位顶级收藏家间上演了一场历经10分钟,36次举牌争夺《乾隆宝座》的精彩好戏,实在是为今年香港略有降温的拍卖市场添了一把火。

瓷杂市场的变化显示出相对成熟的特征。而这一市场的热点转换也随着社会审美取向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普遍看好的《明成化》、《青花缠枝》、《黄蜀葵宫碗》并没有超过预期的表现,彩瓷类拍品也较往年出现了较多的流拍现象。

但是单色釉瓷器表现较为出色,掀起了小小的高潮。以单色釉为审美风尚的时代通常是士人美学和文人情操占据社会文化主流的时代,那么,单色釉在2009年的一抹亮色,是否表现了这个时代人文特征的微妙变化,是否涌现出了新的商机,只能等市场自己来说话。但是,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瓷器历史和艺术价值研究和挖掘,并将这些研究与当下时代风尚进行有机结合,我们才能把握瓷器拍卖市场的动向和变化。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我偶然在《美术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文章的作者是常年致力于艺术品经济和流通研究的机构——“艺术投资伙伴”的负责人。他指出:“我们在作出对艺术市场的种种判断时,必须将艺术市场放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环境下去考虑。”

从艺术品交易总量、成交金额和增幅等指标来看,2009年的艺术品市场,整体上可谓繁荣。而这种繁荣的背景居然是全球金融危机,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关联?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