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可能会影响未来收藏界的走向

未来的艺术品涨不涨?该当一个什么样的收藏家?如何看待拍卖业这潭深水?这些争论不休的热门问题,文玩,在昨天闭幕的2010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上变得明晰起来,而这可能会影响未来收藏界的走向。

艺术品未来涨否?

目前艺术品价格普涨。越是涨得厉害,藏家越担心拐点将现。从长远看,好的艺术品未来价格肯定要涨。这是经济学家张五常昨天给出的明确论断。张五常以1776年出版的一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例。因是初版,这本当年定价1.8英镑的著作,时隔两百多年,文玩,拍价已高达10万英镑,复息的回报率是 4.86%,远高于银行存款。

张五常的观点得到了著名的嘉德拍卖行的创始人陈东升的响应。陈东升认为,艺术品市场和经济的增长有很大关系,在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三级跳,财富迅速积累,有那么多游资在寻找出路的今天,艺术品作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想不涨也难。

当怎样的收藏家?

问题是,现在能将一件艺术品收藏五六十年的藏家实在太少。绝大多数人经不住涨价的诱惑,早早地抛售,结果将自己降为见“风”使舵的商人。对此,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说得一针见血:“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有一些‘收藏家’今天买进,明天卖出,今年买进,明年卖出,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我想,真正的收藏家要具备耐心,存20年到40年,利润是很可观的。”

张五常也认为,要当收藏家,就应该当一个耐得住性子的长期持有者。当然“长期持有”是有条件的。张五常说:其一,持有的当然要是真品。其二,持有艺术品的数目要维持在适量的程度。其三,关注这一类艺术品的人要足够多。其四,文玩,成功的收藏都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

藏品到底捐不捐?

张宗宪虽没有明确表示他的博大收藏的未来出路,但老先生昨天说,据他所知,目前在国外有许多收藏家买进之后很少卖出去,除非自己老了,留一部分给子孙,其余都捐给当地的博物馆、教会。捐赠在国外收藏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其中“裸捐者”也数不胜数。但在中国,不说“裸捐”很少,就说真正谈得上如当年王世襄捐明清家具给上海博物馆那样的规模的捐赠,也在减少。

香港瓷器收藏家李大鸣昨天则说:“现在问题是,如果我们捐出去以后,捐给博物馆等于是一入豪门深似海,不知道它们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