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美林银行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的《2009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

201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行情方向仍会聚焦于经典艺术的范围,即古代艺术品、19世纪艺术品和现代艺术品。

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是继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之后的第三大投资渠道。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艺术市场同样受到重挫,但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回暖,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在整体上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其市场表现明显优于全球艺术品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开始直接在香港上拍,贵州文玩,中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中国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中国艺术市场的的全球地位在2008年以来有了明显的提升。2009年底,国际知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撰文指出,得益于中国的收藏热和全球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大跃进”,以及中国政府艺术品交易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品开始直接在香港上拍,而不是在纽约伦敦者巴黎上拍,中国已经取代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

实际上早在一年前的2008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崛起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上升到了17.4%,与英国的21.3%和美国的27.9%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2010年6月美林银行和法国凯捷咨询公司发布的《2009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中国百万富翁的人数达到了47.7万人,占全球的4.77%,名列全球第四,年增幅达到31%,名列全球第一,并引领亚洲在财富总量上超越欧洲。“艺术品、钱币、古董和酒类等具有‘有形,长期’价值的收藏品已经成为中国财富人群广泛关注的投资品类,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国艺术品市场25%的年增长率。”报告还称,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全球财富增长的动力之源,并最终会影响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格局性变化。

2010年随着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势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中国房地产市场有着进入“出货时代”的意味。与此对应,股票市场2010年大部分时间也表现低迷,大盘不振,可以想见,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出股市,进入其他行业,比如绿豆、大蒜等农产品。2010年一些市场研究者也开始将国内书画市场的价格暴涨,归因于从房地产、股市流出资金的入场。虽然截止发稿,至纯天珠,秋拍还未完全结束,但据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交易额超过450亿元应该不成问题。

2010年中国春秋大拍场面火爆,屡创纪录

2010年春拍,从香港到北京,艺术品拍卖会接连打破多项拍卖纪录,破纪录的幅度之大极为少见。仅今年上半年就成交了4件亿元拍品,再次证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其中在保利拍卖会上,经过近70轮竞价,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该成交价远超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另外,拍卖市场资金总量正在扩大,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6家拍卖公司总成交额达116.04亿元,远超2009年同期63.75亿元。

进入下半年,2010年秋拍也不逊色。11月20日晚,中国嘉德秋拍“清代宫廷”专场,书圣王羲之作品草书《平安帖》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众所周知,王羲之真迹早已不存于世,高古的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此《平安帖》久享盛名,属于传承有序的名帖。《平安帖》以5500万元起拍,最终由一位电话委托买家出价2.75亿元成功竞得,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为3.08亿元,成为今年秋拍中的标王。

进入12月份,秋拍市场呈现白热化:从11月份北京荣宝斋、中国嘉德等屡创纪录,掀起第一轮高潮,到12月份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时、北京保利等,再到接下来相继举槌的上海泓盛、北京翰海、上海道明、杭州西泠等拍卖会,拍价屡创纪录。其中中国嘉德以41.33亿元收槌,3件作品过亿,上千万的有52件;北京保利以52.8亿元收槌,2件拍品过亿,上千万的达99件;匡时秋拍成交额近11亿元,21件拍品过千万。

至今,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现当代艺术四大门类都有天价拍品产生,总体趋势是中国书画领涨行情,瓷杂进一步与书画争夺市场份额,而油画与当代艺术则在经历洗牌后,价值趋向大幅上涨

游资炒作、鉴定机制缺失凸显艺术品交易风险

据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长期关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艺术品市场许多拍品都是5年内反复出现,而且有的还是短期内不止一次易手。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热钱的存在。热钱的投机动机很明显,投资家们缺乏对艺术品市场清醒的把握,只是简单照搬了股市资本运作手法。热钱会发挥其惯有的资本市场属性,在曲线震荡中获利,于是艺术品市场出现频繁交易、频繁易手的现象,这与股市的坐庄等现象有类似之处。

种种迹象表明,“热钱”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助推了行情上涨,但纯投机型新手的进入,也助长了泡沫的出现。应该说,近年来古代艺术品乃至当代艺术品拍卖频爆天价现象,与热钱的炒作不无关系

“近两年的拍卖市场,收藏家、行家不再一统天下,有了很多生面孔。”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明显感到与以往不同。据他观察,过去活跃在拍卖会上的多是有家学传承、知识积累的收藏家,如今这种格局被彻底打破,随着生面孔越来越多地涌入,投资者多了,投机者更多了。

面对不断变化的一波又一波拍卖热点,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建议,委托人心态要平和,买家心态也要平和,买艺术品要买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买最赚钱的。由于书画投资是高门槛的投资品种,买家起码要会鉴别真假,不是光有钱就万事大吉。

但艺术品鉴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由于文革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这几十年来鉴定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另外,目前也缺乏权威的艺术品评估鉴定标准和机构,再者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造假现象的愈演愈烈进一步加大了鉴定的难度。赝品问题是艺术品市场存在的最大风险,虽然2006年5月,文化部成立了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并未在整体上缓解鉴定难的现状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