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收益率已经高于多数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的信托艺术品市场在国外其实也是2003年以后才开始崛起。以前没有人很系统地做过艺术品市场效益的分析,2003年后大家突然感到艺术品市场和股票相比实际上还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也开始有人做这方面的事情。”2003年年底,长江商学院金融教授梅建平和摩斯在美国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12月号上发表了关于指数的文章,至纯天珠至纯天珠,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以后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数据被机构投资者频繁引用。从那时候开始,至纯天珠,美国以及欧洲陆续有艺术基金开始筹备,其中英国的Fine Art Fund和美国的Fenwood在2003年开始进入到操作阶段。那一年,全世界的艺术基金会总额不到1亿美元。

2007年,民生银行在国内当代艺术市场进入高点的时候,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当时为了发行总额7000万元的基金,团队曾到上海、温州、成都、太原等城市做巡回路演,又委托一家第三方投资的公司做募集,才好不容易发行出去。到第二期据说1亿元很快就募集成功了。”曾是募集团队主要成员的武劲向记者回忆。这只基金面向的是银行的高净值客户按照国际上美林银行的定义方式,“高资产净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在金融机构的财富报告中指的是那些拥有股票、债券、共同基金、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流动资产的总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不包括自住(用)房产。所以,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的发行对象为存款额在800万~1000万元的客户群。

等到两年后的2009年,“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如约到期,公布年化收益率12.75%,绝对收益率25.5%。单从数字上看,这个收益率已经高于多数理财产品。

2009年6月,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合作,推出国内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4650 万元,产品的委托管理期为18个月,投资者能享受到7%的预期年收益。几乎与此同时,招商银行正式公布了其“艺术品赏鉴计划”……

中国艺术品基金目前表现,让梅建平联想到美国房地产基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他告诉记者:“开始的时候很小,但他们的存在就是个信号,大家开始把它看做金融市场了。他们对价格本身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