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代国画大师刘旦宅辞世。见过刘旦宅画画的无一不佩服其绝佳的造型艺术与运笔能力,其精心构图的特点格外受到藏家的追捧。这无疑提醒广大投资者,在即将到来的春拍中,对名家精品不只要看其题材,更要看其是能否展现出画家的特点。
更要看画家的特点
自早年画连环画起直至晚年,刘旦宅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精心布局、巧妙安排而来的,每幅画都要先画上一次铅笔稿,待满意后方才从容落笔。他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红楼金钗,诚如虾之于齐白石、马之于徐悲鸿、金鱼之于汪亚尘。其画稿不仅见于出版、见于邮票,亦见于烟标,甚至见于瓯绣。在2005年北京荣宝的拍卖市场上,这件作品的成交价为331.1万元,而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为89.1万元。但是一个值得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作品虽然并不是他擅长的红楼金钗题材,但是充分展现了其精心构图的特点而格外受到藏家的追捧。
在2010年的拍卖会上,刘旦宅在1996年创作的《福禄寿喜》镜框,估价40万至50万元,成交价则181.44万元。其在用笔、色彩、着墨、构图和题材的选择上均显出先生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此作在线条运用上采用斧劈皴的技法勾勒山石,尽展山石的嶙峋和坚实感。而对于画面中松林的描绘则采用减笔的连环画画法,突出了老先生连环画的深厚功底,取古松之景,赋现代之技法,不乏时代风貌。对于松石的渲染运用了减笔泼彩,整幅画面融工笔、线描、泼墨和小写意为一体,秀拙相蕴,生动雅健,风格别具。而在今年初的拍卖会上,刘旦宅的《虎溪三笑》立轴拍出了156.8万元,而在2006年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却只有26.4万元。这幅作品同样展现了画家在构图的深厚功力,以及精心把握。
《铁拐李》
其实,许多著名画家的精品之作,不一定要看其题材,更要看的是能否展现出画家的特点。就拿齐白石的作品来说,许多人都喜欢买他的虾。但事实上,文玩,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他的人物作品更受到追捧。在即将于3月19日至22日举行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齐白石的《铁拐李》就格外引人注目。齐白石年轻时画过《八仙图》,60岁以后,只画八仙中的李铁拐,特别在1927至1928年,创作了很多幅。他对李铁拐的兴趣,一是因为这个形象触动了他的所思所感,二是买画者的要求。他早年所画,多柱杖立姿,强调主人公的“拐”相,晚年所画,贵州文玩,多坐姿,强调主人公的神态和亦丐亦仙的身份。早年画的是一个传说人物,晚年则要藉以喻事喻理。晚年画的李铁拐,有正面,侧面,有背着葫芦,抱着葫芦,大都蓬头垢面,短须,一副乞丐模样。画上题诗也多种多样。如果联系上世纪20年代齐白石的情况,不难看出隐蔽的自喻因素。在他看来,自己的艺术长期不被理解,是一些人只看他的出身和外表,这正如把李铁拐看作“饿殍身家”。但这类含自喻之意的绘画与诗歌,鲜有愤懑之情,而更多的是幽默和无奈,以及寓于这种幽默、无奈中的智慧。
犹豫或留终身憾
2006年,中国嘉德曾经拍过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当时成交价是268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以7448万元的落槌价卖出,创造了一个奇迹。画中女子是张大千的“恋人”——朝鲜艺伎池春红。这是张大千非常珍爱的一幅作品,其中有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作品拍卖底价是2000万元,最后成交超过了7000万元,竞争很激烈,过程也扣人心弦。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应该关注的背后的经验和教训。
此幅《天女散花》描绘天衣飞扬的女仙,手持莲瓣,“散尽天花”的景象,文玩,所绘人物气象安详娴静,造型雍容华贵,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于节奏感,整幅作品尽显唐人气度。作品上分别有大千居士乙亥(1935年)和甲申(1944年)的题跋和自作绝句一首,尽道此画的创作原委。这一时期也是张大千绘画创作从“师古人”转为“师造化”的时期,无论清、明、元的笔墨情韵,抑或宋、唐、晋的气象意境,上下千年,张大千都能“溶古人而有我”,做到融会贯通而自成风格。
当初买下这幅作品的是“澄远楼主”颜明,他在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时他买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幅作品的始末,只是眼光和感觉告诉自己,这是幅非常好的作品。因为他发现这幅作品上有张大千亲笔所书的四次题跋,第一次题跋时间就是作品完成当年,内容是“丁亥二月,仿唐人壁画笔法作于大风堂下蜀人张爰”。此后张大千又曾亲自题跋二次,而最后一次题跋为1944年题。由此,颜明推断这幅画乃张大千的钟爱作品之一,否则不会一直随身携带长达九年时间。无独有偶,就在2007年朵云轩春拍古籍善本旧画册专场拍卖上,他在现场翻阅到了1935年的《美术生活》,并发现了这幅作品的出版记录。这个发现的过程足以让他欣喜不已,此中快乐难以言表。在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就是当颜明拍得这幅作品的时候,当场有买家希望加价问其购买,但他并没有同意,正是由于这个决定,使其在今天能够赚到几千万元,而那位没有购买到这幅作品的藏家也是遗憾终身。
藏家进出需关注
一幅作品究竟被谁买去,又是谁卖出,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消息,但是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很难从拍卖行自身的渠道去获得,这就需要投资者在平时做个有心人,特别是在一些媒体的采访中获得“蛛丝马迹”。就拿最近一家媒体对于著名收藏家包铭山的采访中,他透露在2010年投入了几个亿,其中包括佳士得傅抱石、林风眠、李可染的精品。在中国嘉德购买了石鲁的《高山仰止》、吴冠中的《柳叶如鱼》、关山月的《寒梅图》等。更为重要的是,他透露他收藏的很多东西,往往通过嘉德四季拍卖卖出,这无疑给广大藏家一个信息。
《三千年之果》
事实上,在历次嘉德四季拍卖中,都会推出一些名家收藏的专题。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市场上首次露面的精品。像此次“狮城藏画”专场得到新加坡重要藏家的大力支持,五十余件作品,其中有二十件出自“秋斋藏画”。像齐白石先生的《三千年之果》,可谓齐老盛年之佳作,85岁之后便是齐老走向艺术颠峰的重要时期。此画中钤有“吾年八十八”一印,这年是齐老创作的高峰,作品多且题材多样。此轴扑拙华滋,构图饱满、着色大胆、落墨简洗,可称之为“三饱”之作。晚年的齐白石花果很多带有中国传统美好寓意的作品,代表长寿的桃子即是其中之一,此作也正是如此。这幅画的跋上是由行书写出的“三千年之果”,说明这幅画描绘的是寓意福寿千年的寿桃。只撷取桃树的局部,用笔凝练遒劲。以大写意笔法直接用洋红泼写桃实,后以藤黄点化,表现出桃子的质感。再以淡墨描写叶片,焦墨勾勒出轮廓和脉络。叶片焦墨的凝重苍劲与桃实的鲜润娇艳,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使得整个作品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