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78年6月邮电部发出《关于恢复国内集邮业务问题的通知》算起,至今邮币市场的发展已跨越了30多个年头。但是,30年下来,很难说这个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邮票发行体制、经济环境与收藏市场的格局调整,贵州文玩,都随时可以给这个市场以致命一击。
1956年特15首都名胜天安门图“放光芒”未发行邮票。
2003年抗击“非典”小版票 3000左右一版。
2004年猴赠票 70左右一版。
在这种情况下,邮币市场充满了原始、简单的特点,很多人也在探讨这个市场的周期性,寻找其中的规律,那么,邮币市场有没有周期呢?
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
显而易见的一个现象是,如果以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再度登场作为市场起点的话,那么,文玩,对照几次行内较为公认的邮币市场高潮时间,即1985 年、1991年、1997年和2010年至今,那么,除了最后一次市场高潮之外,其余三次行情发动的时间间隔都是6年。6年左右是邮币市场的周期吗?如果是的话,是什么在背后推动了这个周期,而如果按照6年推算,2003年左右应该有行情来临,但这一周期计算为什么到此失准了呢?不妨让我们回头梳理一下这些年邮币市场的内外风雨。
第一周期:1979年至1985年
对于集邮者来说,1984年的记忆是甜蜜的。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上海电影制片厂一部名为《邮缘》的电影在全国热映。银幕上一段以集邮活动引发的爱情故事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有人说,这部电影激发了社会的集邮热,因为在那个时候,电影对于社会所能够产生的影响,是今天任何媒体宣传都无法比拟的。相信从那个岁月走过的集邮者一定都记得《邮缘》,他们中间不少人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而走进了集邮者的队列当中。
《邮缘》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集邮风尚,散发着20世纪80年代特有的文化气息,而影片中对于集邮文化的态度,至今令老集邮者感慨不已。那个年代,社会中弥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邮也闪耀着精神的阳光。
从1979年至1984年,是一段集邮爱好蔚然成风的时光,集邮爱好者自发在集邮公司附近形成了小规模的邮票交换及买卖市场,今天我们称之为“马路市场”。“马路市场”虽然原始,但它也是市场,而且已经显露出相当的活力。
市场这两个字,在今天可以充分谈论,但在1984年却是极端敏感的字眼。这一年7月,中央在北戴河开会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纲,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这个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第一次写进党的决议。
翻开1984年的外汇牌价,可以看到,当时是1美元兑换2.32元人民币。2010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728亿美元,1985年则是696.2亿美元。那个时候,汇率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今天完全是两个概念。1984年的另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是“莫干山会议”。该会议以学界研讨的方式确定了未来市场改革中关于物价由计划转为市场的过渡方式——价格双轨制。
1985年3月,国务院发文首次废除计划外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随着双轨制推行,市场机制被引入到了物价当中。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85 年,城镇零售物价总指数平均上升12.2%,农村上升7%。分商品看,鲜菜价格上升34.5%,肉禽蛋价格上升22%,水产品价格上升34.3%,鲜果价格上升35.9%,粮食价格上升10.9%。1985年出现了一个很高的通货膨胀率数字——9.3%。在这一年,也就是《邮缘》上演的第二年,邮票市场迎来了第一轮高潮。
回顾1985年的这次高潮,我们看到了邮票市场自身积累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关注度的力量,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释放开始出现,尽管这些财富在现在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
巧合的是,1985年也是另一个投资品种达到顶峰又迅速被打到谷底的时间,这就是长春的君子兰。和邮票十分相像的是,君子兰也是于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在民间市场交流,在长春当地渐成风气。1984年10月,长春将君子兰命名为市花,此举被认为是为市场99度的开水添上了最后一把柴。这一年, “疯狂的君子兰”成为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对于这样一种投资引发的冲动,《人民日报》以社评方式泼下一瓢冷水,市场在极短时间内被打入冰点。
在这一年,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贵州文玩,成为改革开放探讨的热点。而为了应对通货膨胀,1985年与1986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宏观调控,特征是紧缩财政与紧缩信贷。
在邮票市场中,看得见的手也开始发挥作用。最令广大集邮爱好者记忆犹新的,就是1985年5月熊猫小型张的发行。在当时一般小型张发行量只在 200万张左右的情况下,熊猫小型张以1266.83万枚的天量沉重地打压了市场。这次市场打压,不仅令熊猫小型张写进了集邮史,同时也给通过控制邮票发行量来调控市场提供了一个标准案例。此后,邮票发行量成了调整邮市的利器。
1985年的首次邮票市场高潮,显示了当社会财富与具有文化、投资双重价值的收藏品遭遇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显示出政府调控的力量。
这一年,全世界则在经历另外一种温度。20世纪80年代,全球是日本经济时间,欧美等西方国家在日本的经济奇迹中黯然无光。不过,就在中国邮市第一轮高潮如火如荼之际,1985年9月,日本经济的转折来临了——日本被美国逼到谈判桌上签订了《广场协议》。在中国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日元开始了急速升值,日本全面泡沫时代揭开了序幕。
第二周期:1986年至1991年
1986年1月30日,邮电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集邮管理取缔非法倒卖邮票活动的公告》。该公告规定,“未经邮政部门或集邮公司委托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经营邮票”,“从邮票发售之日起,一年之内不准增值;一年后如需增值,由中国集邮总公司统一规定”等等。《公告》的出台引发了一系列市场整顿动作,直接打击了萌芽阶段的邮票市场,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关于邮票个体买卖合法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