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骨雕,是以骨骼作为载体的雕刻艺术。骨雕的历史悠久,在1982年于陕西西乡县何家湾出土的骨雕人头像距今约6000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骨雕作品,它为研究我国骨雕艺术提供了珍贵实物。骨雕人头像比较完整,五官位置比较准确,制作手法古朴、粗犷,贵州文玩,神态憨厚庄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以极其落后的生产力,在同严酷的大自然进行搏斗,从而谋求生存时,就地取材,创造了这件作品,尽管稚拙古朴,却表达了一种对祖先的崇拜。随着历史的变迁,骨雕从日用品逐渐演变为装饰品,古人早就把骨利用,做成针、刀等,并把文字和图案刻在骨上。我们现在看到的骨雕已是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仅在骨上刻有文字还通过不同的刀法雕出栩栩如生的立体人物、花鸟等作品。以牛骨、骆驼骨、乌贼鱼骨等动物骨骼为原料进行雕刻和磨制,通常也指雕刻和磨冶成的雕塑工艺品。
清骨雕龙纹盖盒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古代骨雕尤其是新石器骨雕上的雕刻技艺很稚嫩,但在当时很是不易,最早的骨雕是用石器一点点刮出形状来,大多用来纪事。比如蛇,象征生殖崇拜;跪拜人像骨雕,从其能一一窥探出等级社会的形成。骨雕产生年代久远,贯穿古今各个时期,具备丰富的收藏价值。首先,骨雕是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载体。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后各个时期骨雕发展迅速,到了汉代以后骨雕逐渐衰落,但在民间仍有生产,清代骨雕尤其是牙雕再次兴盛。骨雕上所刻画的文字、符号以及人物等内容,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见证物。其次,骨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骨雕在远古是具有招财纳福,带来幸运,辟邪保平安等意义之吉祥物,据说它的确能给人带来福运、财运、事业、爱情、幸福、学业等一切好运,是古文明重要的寄托对象。第三,骨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从记事过渡到以山水风景人物等为主题,与古诗相配,可谓如诗如画,精雕细琢,其造型和创意追求自然、和谐、温馨、美观,给人以心旷神怡、贴近自然和回归自然的意境,历来是不可多得的装饰物和欣赏物。
骨雕强调雕刻技法,从骨雕演变也可揭示出雕刻工艺的演变。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的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作品在“脱壳而出”的快慰,而且还能感受到各种刀法产生的特殊韵昧。因此,在骨雕艺术创作中,最有意义的探索是运用各种刀法,恰到好处的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骨雕羽毛扇
收藏骨雕忌讳一夜暴富心态
在收藏骨雕的过程中,随着对骨雕的认识日渐深入,会对骨雕长期未能得到人们重视而忧虑。收藏骨雕,说实话,想赚钱不容易,但收藏的意义却很重大,其是在抢救古代人类的文明符号。而现今不少人进入收藏领域,考虑最多的是赚钱,一夜暴富的心态严重,古代骨雕这类冷门收藏自然难以得到人们重视,很多骨雕未能得到保护而损坏、流失,很可惜。作为藏家有必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抢救这些远古文明的缩影物,至纯天珠,留给后代研究远古历史的物证。
近年来,民间收藏需求得到有效的激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足收藏的人数多达8000万人。在收藏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部分收藏者不关注藏品本身的价值而是更为关心艺术品的价格,收藏者以做股票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品投资,非理性的炒作使艺术品价格虚高,形成泡沫,这些都给艺术品收藏带来了风险。“收藏热潮下,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现今一些热门收藏品类被市场暴炒,价格高得离谱,潜藏极大的风险,一旦炒作资金撤退,势必导致很多跟风收藏者出现巨大损失。再如,在利益驱使下,有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制假,贩假,赝品充斥市场,伪鉴定扰乱视听,给收藏市场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李方元说,现今古玩市场,赝品多过真品,不夸张的说,古玩市场上90%左右的藏品都不能保真,长此以往,收藏市场势必遭遇毁灭性打击,不利于我们传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
鉴于此,李方元建议收藏爱好者应摆正心态。在他看来,收藏品作为古代文明的活名片,它展示了一个国家古往今来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重要事件、艺术欣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以及综合国力,收藏本身就是个技术活,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因此,收藏要从个人爱好出发,顺其自然,不可盲目跟风,在收藏市场的内外环境向好时,国人需要调整投资心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学习摸索收藏投资的技巧,让集藏与投资协调统一起来,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现今,收藏最大的问题就是假货,越是热门的,市场越乱,假货越多。与其盲目跟风热门收藏品类,让自己置身于风险之中,不如选择一些还没有被市场充分发掘的收藏对象,低位介入,买到真货概率也大,放平心态,没准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李方元说,收藏中,屡屡被赝品纷扰,既损失了金钱,也不利于培养理性的收藏心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市场上还有很多收藏品类未得以开发,耐心寻找,从心藏起,静待市场价值发现,得到超额回报是大概率事件。
骨雕折扇
如果藏家对骨雕有收藏爱好,可从收藏近现代骨雕作品入手。从清代开始,由于朝珠和手串的兴起,骨雕业有所恢复,清代到近代的四大骨雕流派作品可重点关注:北京骨雕、扬州骨雕、福建海螵蛸雕刻和广东佛山墨鱼骨雕等。
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