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能工巧匠的天才制作及宫廷御用文人的参与构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紫檀之风,也是最早认识开发紫檀的国家。紫檀艺术并不是财富的炫耀,而是品位与活力的标榜,在它背后飘扬的是永不褪色的生活品位理念,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致敬。近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紫檀的奥秘———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珍品特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岭南大地又掀起了一股紫檀收藏的热潮。

368件藏品件件价值数百万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紫檀的奥秘”是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珍品世界巡展的主题。展览曾在美国亚特兰大、华盛顿、中国台北巡展,文玩,广州是此次巡展的第4站,文玩,也是国内的首站。此次特展中所有展品,均是陈丽华女士从千余件馆藏艺术珍品中精心挑选的精品。展览以展示紫檀家具为主线,同时从明清居室文化、檀雕技艺、传统榫卯结构、珍贵家具用材等多个侧面同时展开对中国传统家居文化的探索之旅。本次特展包括紫檀嵌黄杨雕云龙纹屏风宝座、百骏图插屏、紫檀四合院、清式正厅、起居室、传统喜房、根雕艺术以及榫卯结构的展示等368件藏品。此次展出的藏品都是从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运送过来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有自己的工厂,这些家具多数是按照故宫中的家具仿造而成,使用的都是上好的印度小叶紫檀,每一件家具的价值都在数百万以上,如果广州的藏家对这些家具有兴趣,可以向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洽谈购买事宜。

紫檀家具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紫檀自明朝起,便开始逐渐用于皇家的家具制作。到了清代,更是将紫檀的原料尽数收入皇家库房。数百年能工巧匠的天才制作及宫廷御用文人的参与构思,使紫 檀 作 为 一 种 文化,渗入人们的思想、精神和个性,将无生命的紫檀木雕琢成为史诗一般有生命的艺术品流传于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宫廷为代表的高品位的家具艺术文化。如今,紫檀虽然不再为皇家独有材质,却仍是“木中黄金”,价格上仍旧是“寸檀寸金”。而基于紫檀所衍生的紫檀艺术,更是自然艺术与人文技能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意;以紫檀为原材制作的紫檀家具,在木质纹路、雕刻花纹、图案和颜色方面呈现出的特殊气质,则是中国古典文化无限生命力于方寸之间毕露彰显。

“紫檀的奥秘”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传统清式喜房中的全套紫檀家具:中心为紫檀雕月洞门架子床,此件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架子床上挂着手绣的大红幔帐,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的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床体各结合部位均用活榫,便于分解组合。床身正面装椭圆形门罩,在民间常称为月亮门。两侧置床头柜,床前脚踏安有滚木装置,用来摩擦脚心的涌泉穴位,起到按摩保健作用,也被称为“滚凳”。室内物品陈设以架子床为中心,两侧对称摆放紫檀雕侍女人物顶竖柜、红木制挑灯和座灯等家具,喜房内还摆放有紫檀梳妆台以及紫檀雕万字锦博古纹百屉柜用以存放首饰药材。

全套清式正厅紫檀家具则反映了儒家的礼仪规范:正厅中央所陈列的是一对紫檀太师椅和一个八仙桌,桌椅后正中摆放的紫檀大条案是整个正厅的灵魂:肃穆的条案以及案几上的画屏,则表示着最高级别的权力,配之以两边的顶竖柜、多宝格、插屏、两行对称陈设的扶手椅、方几等家具,完整而隆重地重现了清代传统大家族的庄严肃穆。

紫檀雕天坛祈年殿按照1:20的比例雕刻而成、各个部件严丝合缝,拆装自如,工艺十分考究,尽于细微之处见精巧。馆长陈丽华女士曾将同样的两个祈年殿的模型,捐献给了中国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国立香博堡博物馆。紫檀雕民宅四合院以北京传统民宅四合院模型,通体为紫檀木制,比例为1:5,游走于各个玲珑的小房中,你会看见每个房间都放置了大小配套的桌椅板凳,柜格架几,甚至在小小的闺房中,都配了面小小的梳妆台,至纯天珠,恍惚间你似乎能看见一位秀雅清妍的女子坐在窗边理红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格,就这样被一块块珍稀的紫檀木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