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四王”曾以取古人之法、师古人之心、求古人之神,影响画坛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以张大千等为主的海派画家的出现与活跃,渐渐取代了“四王”显赫的声势与地位,他们“褒四僧”、“贬四王”的审美取向和个人趣味一直影响到当今的画坛。但不可否认,清“四王”对中国画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值得藏家关注。
王翚 甲午(1714年)作 惜竹爱松图 手卷(2011年嘉德获价2300万元,张学良旧藏)
王鉴 1668年作 仿古山水册 (2010年匡时国际4592万元成交)
王时敏 1647年作 仿各家山水十开册(2011年中贸圣佳)
王原祁 1696年作 仿山樵真迹 立轴(2011保利2875万元成交,徐邦达旧藏)
所谓的“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的是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创作思想代表当时的宫廷画派。其中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的画友,王翚是他们的学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从艺术上讲,如果将“四王”细分,又可分两类: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更注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被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的画路较宽,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天地中,在吸取传统的同时,注意取法自然,作品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是王翚侧重笔墨美,被称为“虞山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人虽各有所长,但都严守法度。循规蹈矩的“四王”派系由于受皇室扶植推崇,最终导致清代山水画一蹶不振。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对“四王”的艺术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遭到了全面的否定,被划分为另类而走上了下坡路,被认为是造成“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的根源。陈独秀在《美术革命》一文中称:“人家说王石谷的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我说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束。”而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革新派则对“四王”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即使传统派大师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也对他们进行抨击。与此同时,也有一批画家对“四王”钟情有加,如吴大澄、冯超然、吴湖帆、溥濡、张石园、吴子深、吴待秋、樊浩霖、林琴南、胡佩衡、吴镜汀等等。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这里逐一对“四王”进行介绍。
娄东派的创始人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两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他是“四王”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为“四王”之首,其他三位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和后人。王时敏是明代相国王锡爵的孙子,年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书画大家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朝夕临摹、潜心研讨,遍摹宋元名迹。在绘画上,王时敏主要在追古人上下功夫,一生着力于黄公望。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标格,笔墨苍润松秀,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坦率地说,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中领袖式的人物,在总结前人笔墨方面的经验,整理与研究绘画历史遗产是有贡献的,但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创新明显不够。传世重要作品有《山水册》、《仿宋元六家册》、《长白山图卷》、《落木寒泉图》、《仙山楼阁图》、《杜甫诗意》、《夏山图》、《雅宜山斋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等。
在过去,由于王时敏在画史上的地位不高,一般大收藏家都不愿花巨资购买,所以其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不太高。1988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了王时敏的一把《仿黄公望山水》成扇,以0.41万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仿黄子久山水》被纽约佳士得拍至3.3万美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王时敏的作品价位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不过,至纯天珠,近几年他的作品价格有了很大的提升:2001年《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同年,南京举办的“艺兰斋”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曾有一件《富春江山居图》,受到了众多买家的热烈追捧,最后以高达59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王氏作品的新高;2004年《山水》扇面在嘉德获价22万元;2005年《苍严遇雨》在上海中天以165万元成交;同年,他与吴历合作的《夏山图》在中贸圣佳以880万元拍出。之后,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连上台阶,2010年《仿王蒙山水》手卷在北京九歌获价1456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1年《仿各家山水十开册》(徐邦达旧藏)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2075亿元被一藏家收入囊中,不仅突破亿元大关,而且创下王时敏作品迄今为止的市场最高价。目前,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十分少见,偶有亮相,也已处于高价位。就在刚刚落槌的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王时敏作于1648年的《松静山居图》,以230万元拍出。
专心于“元四家”的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