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Ⅴ类占比分别为13.9%、6.5%、7.2%、15.1%;长江和珠江流域水质良好

    慧聪水工业网 一、城镇污水处理市场总投资处理市场总投资5644亿元

1、城镇污水排放量稳步增长,处理率趋于饱和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很快,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了2016年的57.35%,2020年我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2030年达到70%,距离欧美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仍将保持5%左右增速增长。

城镇污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城市污水处理率趋于饱和。从2000年开始,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2002年的6155万立方米/日提高到2016年的16779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从39.97%增长到93.44%,增长迅速,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也从2002年的31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2016年的3036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从11.02%增长到87.38%。2016年末,全国城市和县城分别有污水处理厂2039、1513座,年污水处理总量分别为448.8、81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3.44%、87.38%,距离2020年底目标95%、90%仅仅一步之遥,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趋于饱和。

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

 

2、“十三五”城镇污水市场空间5644亿元

“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预计总投资“十三五”期间城镇污水处理预计总投资5644亿元亿元,其中新建配套污水管网投资2134亿元,老旧污水管网改造投资494亿元,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投资501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投资1506亿元,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432亿元,新增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施投资294亿元,新增再生水生产设施投资158亿元,初期雨水污染治理设施投资81亿元。

城镇污水

 

二、村镇污水处理率亟待提高,千亿市场即将启动

1、村镇污水处理率仅有20%,亟待提高

与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市场不同,我国村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处理率严重不足。2008年,我国只有3.4%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2016年末这一数据虽然上升到20%,但远远低于城市93.44%和县城87.38%的处理率。另一方面,2016年末有68.7%的行政村有集中供水,6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污水处理远远滞后集中供水和垃圾处理。

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

 

 2、“十三五”村镇污水处理市场空间高达千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村镇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从2010年的1748座增加到2016年的3530座,增长了101.95%,污水处理能力从962万立方米/日提高到1527万立方米/日,年均复合增速8.05%。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装置个数从2010年的10732个增长到2016年的14584个,污水处置能力从634万立方米/日增长到1315万立方米/日,年均复合增速12.93%。

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

集中式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按年均8.05%的复合增速计算,到2020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81万立方米/日,较2016年新增554万立方米/日,文玩,按3500元/立方米的投资计算,污水处理厂投资额194亿元,按照管网投资与污水处理厂投资比例2.5:1计算,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总投资679亿元。

同样,分散式模式污水处理能力按年均12.93%的复合增速计算,到2020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39万立方米/日,较2016年新增824万立方米/日,如果其中50%采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吨投资额按20000元/立方米的投资计算,其余50%按3000元/立方米投资计算,分散式的污水总投资规模948亿元,由此推算村镇污水处理的市场规模在1627亿元。

城镇污水

三、环保政策趋严,工业废水有望复苏

1、环保政策趋严,工业废水千亿市场有望复苏

环保督察常态化,企业违法成本大增。2016年7月以来,中央进行了四次环保督察,对全国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了严格审查,责改、重罚、关停了众多非法排污企业。随着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环保督查常态化,使得过去由于监管不严偷排漏排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并且伴随着排污许可证和环保税的逐步实施,企业违法排污成本大增,为减少停产限产带来的损失,企业将主动实现达标排放。

企业盈利改善,工业废水治理需求有望复苏。环保督察与供给侧改革带来产能压缩进而促使工业品价格上扬,直接促进工业企业盈利改善。煤炭和钢铁价格指数分别从2015年初的137.7、81.91增长到2018年1月的160.5、113.6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月底同比值依然保持增长的趋势。工业企业盈利改善,资金方面有能力去做环保方面的投资。

城镇污水

城镇污水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自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自己处理后排放,这种模式下,一方面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另一方面单个企业处理没有规模效应,此外由于监管不严,不达标排放是普遍现象。在排污标准不断提高、监管趋严、环保税开征的背景下,企业自身在技术和经验上都有所欠缺,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并实施第三方运营以保证稳定达标是未来发展趋势,再加上国家大力推进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第三方运营更能凸显其必要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