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艺术市场上的又一次大变局

西周早期青铜盛食器“作宝彝”簋 666.1万美元 纽约苏富比

如今,贵州文玩,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艺术品交易领域,拜媒体、网络所赐,让人忽然间感觉到,地球村各个角落都不时传来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信息。然而,海量信息让人难以确证,特别是涉及古代艺术品交易,专业人士也许能够鉴别其艺术水平的高下,但对诸如艺术品真伪,交易双方的可信成分,价格是否包含水分等因素,若非亲历现场,对旁观者而言,确证是成本极高的事。对此,行家们通常选择亲力亲为亲临现场,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拍卖、博览会,常常人满为患,其实场中行家永远多于买家。

欧美市场仍以纽约、伦敦、巴黎为中心,但眼下中国文化艺术品交易地域不断增大,已经开始向一些二三线城市扩散。曾经一直处于吸纳状态的日本市场,新世纪后开始大量抛售。2013年,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巨头先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内地首拍,这是继港、台古玩商远征内地之后,内地艺术市场上的又一次大变局,虽然目前他们仍无法上拍古代艺术品,但应该仅是时间问题了。

无论中外市场,品类最繁多也最丰富多彩的,首推杂项工艺品。杂项工艺品多年来长期被视为书画、瓷器、油画、玉器、古籍之外其他艺术品的泛称,甚至在早期,瓷器玉器也被归入“瓷玉工艺品”的范畴。然而,市场的不断发展,拍品门类的划分也与时俱进,细分化时代到来,家具、佛教艺术品、文房珍玩、珐琅器、漆器、鼻烟壶、紫砂器、赏石等随季节性行情变化另立山头。从另一个侧面看,当这些门类的专场拍卖数量增大时,也说明市场上整体行情向好。反之,至纯天珠,专场数量大幅减少,则行情不那么乐观。

2013年中国购买力仍在持续下降,虽然有统计数据表明秋季大拍成交额度较春季略有回升,但与前几年高峰期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据盛世收藏网统计,2013年秋季瓷器工艺品上拍77037件,成交31690件,“分别同比下跌5.84%,15.52%;成交总额达81.05亿元,同比下跌0.69%。”

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有跌就有涨。从数据层面看,北京、香港市场的行情似乎向好。来自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2013年北京拍卖季131家企业656场拍卖成交额155.7亿元,场次较上年增加158场,成交额较上年增加12.2亿元。截至2013年12月15日,全年北京的拍卖成交额341.6亿元,比上年增加27.6亿元。 香港市场也增幅明显,苏富比2013年秋季瓷杂专场数量虽与2012年秋季五场持平,329件的上拍量却远超2012年秋季的237件,2013年秋季成交额约41.96亿港币,远远超过2012年秋季的20.45亿港币;佳士得2013年秋季瓷杂专场三场391件,2012年秋季是三场385件,2013年秋季总成交额38.23亿港币,也远超2012年秋季的25.68亿港币。

但一位知名拍卖行的资深业务人员评价,“2013年秋季中国市场杂项工艺品拍得不好!”他指出,“少数精品高价成交,让人们误认为这一板块的行情趋好,事实上整体的价格上升迹象不明显,行情走软。值得注意的是,买家如果出价不到位,还是很难买到东西。如果大的经济形势没有明显的利好变化,2014的艺术品市场将依然会是艰难的一年。”

2013年秋季杂项板块除纽约市场的青铜器、中国市场佛教艺术品、文房珍玩表现优异外,其他门类的行情表现的确乏善可陈。尤其中国市场,不仅工艺品上拍数量减少,成交价格也平平。盛世收藏网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秋拍成交价前百名中,瓷杂工艺品仅19件,数量与古代书画相同,近现代、当代艺术品占到了62件,也客观说明古代艺术精品数量在减少,文玩,成稀缺品,而20世纪艺术品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