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苏区红色文物价值评估的几种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一) 熟悉评估对象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维埃辖政府管区域的简称,其存续时间为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间。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者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又是一个政治历史概念,根据中国革命历史的划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都可以称之为苏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权、解放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劳苦大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所遗留的文物,成为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一、苏区红色文物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后,不久就与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作,共同领导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包括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但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尤其到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背信弃义,公然背叛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大肆屠杀。为了粉粹国民党政府的反革命暴行,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全国诸多地方举行革命暴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就像燎原的烈火迅速蔓延。到1931年11月,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农民主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在周围还都是白色恐怖之中,建立起红色政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后,全国有江西、福建、赣南、粤赣、闽赣、闽浙赣、湘鄂赣、鄂豫皖、川陕等建立了省级苏维埃政府。全盛时期苏区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

1928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武装部队--------红四军。人民军队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与苏区劳苦大众心连心共命运,不断发展壮大,高峰时达到30余万人。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成为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共产党员人数达到30余万。在苏维埃各级政府中,在红军部队中,在苏区的各行各业中建立的党组织,处处身先士卒、事事模范带头,带领苏区人民和红军部队,开展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证了苏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革命战争的胜利。

那时候的苏区,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红色政权、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革命团体。十年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是人民政权建设伟大实践时期,也是人民军队创建、发展、壮大时期。这一时期所留下的文物,不仅反映了红色政权建设的历史,而且反映了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反映了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历史。

苏区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打破一个腐败、反动的旧世界的同时,进行了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的伟大尝试。正是这种大胆的、有益的、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伟大实践,为以后孕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牢靠的基础。所以,有历史学家评述这段历史时说: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二、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概况

苏区红色文物收藏市场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总量稀少,毁坏极多,长期征集,流失海外,收藏滞后。

总量稀少。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过大而失败。起义部队不得不由城市转入农村进行游击战争。1927年9月2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攻克湖南汝城,建立了汝城县苏维埃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比较早建立苏维埃政府的还有1927年11月11日,广东省惠东县高潭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成立高潭区苏维埃政府;11月27日建立的湖南省茶陵县苏维埃政府;11月21日建立的广东省海丰县苏维埃政府。等等。

从1927年秋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31年中国最大的一块红色区域--------赣南和闽西连成一片,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历史上称之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叫中央苏区。除此之外,还有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湘赣苏区、湘鄂赣苏区、赣东北苏区、湘鄂西苏区、西北苏区、广西左右江苏区、琼崖苏区、闽东苏区、鄂豫陕苏区及湘鄂川黔苏区等。据不完全统计,十年苏区时期有16个省300多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大多数建立过人民政权,有的叫“革命委员会”;有的叫“工农兵政府”;有的叫“苏维埃政府”。虽然名称不同,实际上都是红色政权。但就全国而言,苏区的面积很小,只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百分之二。所以说,苏区存在的区域是非常小的,苏区红色文物的总量是非常少的。

毁坏极多。一是自然条件差。苏区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尤其是春天阴雨绵绵,极其潮湿。受到如此天气影响,钢铁制品类的东西很容易生锈,棉布类的东西很容易霉变,纸质类的东西很容易腐烂。很难保存文物。

二是人为毁坏严重。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国民党军队就占领了大部分苏区,对红色苏区所遗留的东西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和销毁。那时候,如果有谁私藏红色文物,查出来是要被杀头的。所以红色苏区所遗留的文物是极其有限的。

长期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苏区的群众,包括经济上的支持和政治上关怀。从1950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以及原来苏区所在地的省、市、县博物馆都在征集苏区红色文物。据福建博物院2009年9月出版的《红色遗珍》介绍:自1950年开始,“福建省革命文物搜集委员会”就在全省范围内直接或者间接地搜集革命文物。组织人员赴闽西、闽北等老区调查革命文物。在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福建省老区建设委员会通过筹办“福建省革命文物展”,征集到大批革命文物。上述文物展览后都移交省博物馆正式收藏。后来,省博物馆又于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举办革命文物展览。征集和接收了各地的大批革命文物。改革开放以后,仍然还在征集,到目前,福建省博物院已经珍藏革命文物达十二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