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秋拍好货看过来

北京匡时5周年秋拍将严格控制拍品数量,反复甄选拍品阵容,从而呈献出一场令人难忘的拍卖盛宴。此次还将重点推出清代“四僧”作品专题和“王世襄藏炉”、“胡若思藏琴”两个令人期待的特色专场。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将于12月1日至6日举行秋季拍卖会,以庆祝公司成立5周年。据悉,从12月1日开始的拍卖预展将呈献包括中国书画、瓷玉工艺品、油画雕塑、文玩、古琴等几个门类的艺术品。除继续坚持以往的优势项目如古代书画、古代书法、清代宫廷艺术品等专场外,北京匡时此次还将重点推出清代“四僧”作品专题和“王世襄藏炉”、“胡若思藏琴”两个令人期待的特色专场。



据了解,北京匡时5周年秋拍将严格控制拍品数量,反复甄选拍品阵容,从而呈献出一场令人难忘的拍卖盛宴。在已经开始的征集工作中,文玩,北京匡时得到了海内外藏家的鼎力支持,目前已有部分精品陆续到位,将在秋拍中一一呈现。

古代书画品位不低在古代书画专场中,邹一桂的《竹石梅花》较为引人瞩目。此幅作品是邹一桂85岁时创作的一幅花卉精品。该画为设色纸本,高165厘米,宽82.5厘米。画面上碧月初升,月光铺洒在如镜的水面,大地一片空旷宁静。水边有一块坚石,石头的两边各生一株墨竹,随风摇曳;石头的上方,横生出一棵老梅,枝干苍劲有力,枝条曲折延伸,满树梅花竞相开放,至纯天珠表现出老梅“老而弥坚”的旺盛生命力。画面简洁、古朴,画风素雅、端庄。该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画中乾隆皇帝御题诗文也著录于《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中。

有梅花古衲之称的渐江(弘仁),于1657年所作的《梅花图》,曾刊于199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此画展现了梅花疏枝淡蕊、冷艳寒香的姿态,其笔如钢条,墨如烟笼,文玩,境界幽远,笔墨凝重,既有元人隽永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构图新奇,笔触苍古,气韵独具。

另外,由髡残(石溪)创作的《快雪时晴图》同样让人惊喜。此画作于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创作此图时,正是髡残从黄山等地回到南京幽栖寺附近开始隐居的第二年,无论是生活还是心境,都较为平静。此画以平远之法入手,绘出清瘦的山峰,笼罩在阴霾之中,萧萧疏林,掩映着茅居数间,一湾清溪潺潺流过。画中每一笔无一不是髡残性灵的展现、情感的渲泻。该画在风格和笔法上,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该作品曾出现于199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上,为济南市文物商店旧藏。

大师作品生机盎然在现当代中国书画中,徐悲鸿的《柏树仕女》可谓光彩熠熠。此画作于1941年,是徐悲鸿为著名华侨韩槐准所作,并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旧藏。作品在造型上形态准确逼真,结构严谨合理,形象生动传神。绘画用笔遒劲有力,有强烈的力透纸背之感。作品较好地处理了树干与枝叶间的关系,树干上用狂放的写意笔法,将苍松古柏表现得生机盎然。

张大千的《神鹰图》也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此图乃张大千在1944年应国民党空军某旅之邀,敬赠空军司令周至柔的一件精品佳作。画中山奇石刚劲有力,巍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云雾浑然一体,劲秀绝伦。画中苍鹰眼神锐利,爪钩精绝,姿态极富动感,似有搏击长空之势。题款文字通篇神采飞扬,具有豪放洒脱及铁画银钩的特点。

齐白石的《菊蟹图》是其93岁时所作。整幅画的上半部被丛菊和竹篱笆墙挤得严严实实,从画理上理解,可称之为“密不透风”;而画面下方则有三只被绳所困的肥蟹,空无他物,整幅作品章法疏密有致。《菊蟹图》将白石老人“似与不似之间”的画理以笔墨阐释,以率真质朴的笔墨叙写自己心中的感情。简洁通透的用笔,丰富多变的笔墨,明快艳丽的设色,把墨与色结合得天衣无缝,不失为其晚年得力之作。

“王世襄藏炉”值得称道在“王世襄藏炉”专场中,也有不少佳品值得称道。如“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为王世襄先生旧藏。据其《自珍集》所述,此炉直径12厘米,刻“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款,浑圆腹,冲天耳,器形古朴端庄,炉身铜质厚重,手感甚佳;通体满布金片,包浆色泽亮丽。王世襄当年得此炉也堪称奇缘,此炉原为清末古玩收藏家赵汝珍所有,1951年赠与王世襄的此只宣炉得以传世,实为佳品。

另外,“清顺治冲天耳三足炉”曾在2003年以166万元成交价格创造铜炉拍卖纪录。其器形规整,包浆亮丽,色泽典雅,底部刻“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篆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