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名师佳构闪耀香港佳士得2010金秋拍场

香港佳士得(Christie’s)将于2010年11月30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秋季卖,本季中国书画卖将呈献逾350幅古代、近现代名师佳作,总估价超过2.6亿港元。【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品包括明朝书法家和画家如王铎、倪元璐、黄道周、蓝瑛的精彩作品,重要的清代艺术家如八大山人、华喦、袁江的佳构。【中国近现代画】专场将以清末及民国以后活跃在画坛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呈献一批十九和二十世纪重要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大师的杰作;此专场拍品也涵盖了来自中国各地区与画派画家的精美作品,精彩纷呈,不容错过,相信定能满足不同收藏家的喜好。

张大千《飞仙》

“静穆明润,真思卓然”--“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今年11月的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将呈献多幅15至19世纪重要的明清水墨书画,包括明朝书法家和画家如王铎、倪元璐、黄道周、蓝瑛的精彩作品;重要的清代艺术家如八大山人、华喦、袁江的书画,展现了中国古代书画独特的意境与韵致以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博大精深。

八大山人(1626-1705)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八大山人的绘画以形写情,变形取神;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他的形式和技法是其真情实感的最好的一种表现,笔情恣纵,不构成法。他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其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今年的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秋拍拍场将推出清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一幅重要水墨纸本作品《松芝图》(估价:港元4,000,000–5,000,000/美元516,100–645,200)。在该幅《松芝图》中,八大山人以阔笔大写意的画法,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造型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该幅画作构图疏简,风格朴茂,以放任恣纵,苍劲圆秀的笔触刻画了代表长寿和智慧的松树与灵芝。整幅画作清逸横生,洋溢着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用墨方面,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润明洁,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整幅画作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八大山人独特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该幅《松芝图》实为藏家们不容错过的一幅佳作。

王铎(1592-1652);倪元璐(1593-1644);黄道周(1585-1646)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可以追溯到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伊始。中国书法作为文人主要的表达工具,体现了学者的视野,技能和知识,也代表了他们的品德和自律;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今季的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拍场上将为藏家们呈献多幅明朝著名书法家的精彩作品,包括王铎的水墨花绫本《行书临王筠帖》(估价:港元1,200,000–1,500,000/美元154,800–193,500);著名学者倪元璐的水墨绢本《草书 》(估价:港元800,000–1,000,000/美元103,200–129,000)以及黄道周的水墨绢本《草书》(估价:港元600,000–800,000/美元77,400–103,200)。

王铎,字觉斯,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其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主要得力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各家,学米芾有乱真之誉,展现出其坚实的“学古”功底,学古且能自出胸臆。

在我国书法史上,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开创一代书风。他最大的成就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在此幅水墨花绫本《行书临王筠帖》中,其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同时,王铎在笔墨上的创新也可在该作中略见一斑,其笔下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相信此幅行书佳作定将吸引众藏家们的热切追捧

“明末清初”是一个纷乱杂言而又曲折万端的时代,由于受到改朝换代的天崩地解所带来剧烈的心理震撼,以及当时学术文化的变迁,激发了一些人的文化关怀与艺术潜能。此季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场上将为藏家带来明末的最后二位齐名书法大家黄道周和倪元璐的作品。在晚明书坛,倪元璐和黄道周都是刚直节义之士,书法亦奇倔俊爽,个性极其鲜明。首先,结构安排上欹斜交错,险峻恣肆,多姿而奇伟。其次,在运锋的流转、顿挫中融入了更多的沉郁和涩拙之笔。点画亦支离而诡异,颇具风骨凌厉之气势,风格独标。从倪元璐和黄道周的这两件《草书》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超逸不凡,书风险仄奇绝、奇郁苍浑,点画行迹透视了其气节。如此珍罕重要的草书真迹,想必定能得到识者的珍爱。

蓝瑛(1584–1664后)

蓝瑛,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师画家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韩昴在《图绘宝鉴续纂》中说他:“画从黄子久(黄公望),入门而醒悟。”中年自立门庭,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集取优长,由此入门,始能各极变化。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有人许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蓝瑛的绘画用笔有顿挫,以疏秀苍劲取胜,尤善写秋景。今年的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秋拍拍场将推出蓝瑛的设色绢本《云壑清声》(估价:港元800,000–1,000,000/美元103,200–129,000)。该画作设色清雅,水墨小青绿淡着色山水,点染别致,整幅画面气力深厚,笔墨含蓄隽雅,构图奇伟、落笔纵横。画面中飞瀑响泉、老树苍山;劲松常青,高士观瀑听泉,一派怡然自乐之态。此画虽于题款上称“则赵荣禄画法”,实则所画均充满自己的面目与风格;虽力追古法,但能融会贯通,自成风范,实属不容错过的一幅蓝瑛佳构

华喦(1682-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