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秋拍北京预展10月24日举行

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季拍卖会北京预展10月24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举行,展出中国古代书画、传统工艺品,东南亚地区近现、当代尖端艺术品,名酒、珠宝、腕表等各版块精品。

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八大山人的一幅重要水墨纸本作品《松芝图》(估价:港元4,000,000–5,000,000/美元 516,100–645,200),至纯天珠,备受关注。整幅画作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文玩,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佳士得2010年秋拍北京预展现场

蓝瑛的一件设色绢本《云壑清声》(估价:港元800,000–1,000,000/美元103,200–129,000)。该画作设色清雅,点染别致。此画虽于题款上称“则赵荣禄画法”,实则所画均充满自己的面目与风格。华嵒(1682-1756) 的水墨纸本《重阳秋光图》(估价:港元800,000–1,000,000/美元103,200–129,000)。整幅画气晕沉厚、不袭陈套,充满了新的意涵和情境,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和情感感染力,也可谓藏家们不可多得的逸品。

此外,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拍场上将呈献多幅明朝著名书法家的精彩作品,包括王铎的水墨花绫本《行书临王筠帖》(估价:港元 1,200,000–1,500,000/美元154,800–193,500);著名学者倪元璐的水墨绢本《草书》(估价:港元 800,000–1,000,000/美元103,200–129,000)以及黄道周的水墨绢本《草书》(估价:港元600,000–800,000 /美元77,400–103,200)。

中国近现代绘画中,贵州文玩,抱石先生设色纸本力作《琵琶行》(估价:港元20,000,000 –40,000,000/美元2,580,600–5,161,3000)颇受关注。《琵琶行》突破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概念,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保持了文化重要性的同时也做到了创新。傅抱石以朴素沉着、平实无华的技巧表达了画家对笔下人物的理解与共鸣,深入生动地表现了对象的丰富、复杂与微妙。

另外,齐白石的《山水花卉册》。从娇小的蜜桃到巍峨的青山,该幅作品展现了白石老人笔法的演变、独特的构图及其贯穿一生艺术创作中的趣味性。该作品不仅反映了白石老人妙笔生花的绘画功力,更体现了该作品两代藏家历时经年的非凡品味及鉴赏力。作品源自两位热衷于收藏齐白石作品的父女两代藏家,也十分难得。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版块,一件自英国私人家族收藏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器呈八方形,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螭龙耳,扁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器腹圆形开光内饰花鸟画,一面绘一鸭回首站立于绘花草间,与飞舞于半空的同伴遥遥对望;一面绘一对鹌鹑,体态丰圆,一只举首,聆听风里的风声,另一只低头,端视地上无名的草叶;开光外边绘八组折枝菊花纹。秋意荡漾。灵感取自北宋时期绘画,体现了琴瑟和谐、安宁与勇气。体现了雍正朝时期精湛的工艺水平。

另一件清雍正斗彩祥云纹水丞,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通体白地上绘斗彩祥云纹,祥云翻卷,萦绕器身。成为斗彩工艺的典范之作。

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部分,包含来自欧洲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私人收藏”的曾梵志的1996年作品《面具系列》、常玉作于1950年代的《青花盆与菊》、无极的《巴黎圣母院》、张晓刚1989年的作品《无题》等也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