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2009年的强势表现,贵州文玩,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再次以令人炫目的业绩漂亮收官。据A M R 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分析,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预计将突破350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年增长率预计将超过75%。
业绩背后是一连串让人咋舌的数字:从2009年10月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出1 .34亿元后,2010年的中国书画就开始频频拍出亿元天价,包括黄庭坚的《砥柱铭》(4.368亿元)、王羲之的《平安帖》(3.08亿元)和陈栝的《情韵墨花》(1.1368亿元)在内,中国艺术品市场迄今已产生超过10余件亿元作品。
与此同时,各项世界纪录也频频诞生: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人民币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古琴以1.3664亿元创造世界古琴拍卖纪录等等。
事实上,从2009年春拍开始,无论是单个艺术品拍卖的价格还是各拍卖公司的成交总额,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都在以不断刷新纪录的方式演绎收藏界神话,令全球市场瞩目。
目前,绝大部分拍卖公司已结束拍卖,整个秋拍走近尾声,但秋拍的火暴表现却让人们对未来的市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到底会怎样?中国拍卖能否再创新高?是什么在推动艺术品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中国艺术品价格上升空间还有多大?
艺术品拍卖迈入亿元时代
盘点今秋的拍卖市场,用“火暴异常”和“天价频出”来形容恐怕一点也不过分。从最先举槌的嘉德秋拍开始,各项纪录便层出不穷:徐悲鸿、吴昌硕等众多名家单品成交纪录、内地家具和犀角拍卖价格纪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纪录、乐器拍卖世界纪录等,让人眼花缭乱。
11月21日,一件明代“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4312万元成交,改写黄花梨家具拍卖世界纪录;几天后,由“京城第一玩家”、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收藏的明崇祯年间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上以1512万元高价成交,刷新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纪录;随后的12月5日,在北京保利中国古董拍卖夜场上,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古琴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最近的即是12月10日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人民币创造的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此外,近现代画家吴昌硕的《花卉屏风十二扇》3696万元、黄胄的《丰收图》3752万元、赵少昂的《花鸟百开册》1456万元和李苦禅《英姿飒爽》1120万元均创造了艺术家个人单品的最高纪录;现当代艺术中,赵半狄《在那个早晨》504万元、冷军《肖像之像--小罗》3136万元、艾轩《圣山》2072万元也都刷新了艺术家个人单品成交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秋拍延续了中国书画持续一年的火暴态势,众多作品连续过亿。从2009年10月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出1.34亿元后,2010年的中国书画就开始频频拍出亿元天价,包括黄庭坚的《砥柱铭》(4 .368亿元)、王羲之的《平安帖》(3 .08亿元)和陈栝的《情韵墨花》(1.1368亿元)在内,中国艺术品市场迄今已产生超过10余件亿元作品,阔步迈入亿元时代。
谁是价格幕后推手
面对眼前热闹非凡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不禁让人疑惑,到底是谁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制造天价?目前,虽然没有系统的数据支撑,但从2009年下半年的资金增量为100亿元的数据来看,预计2010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资金增量有望超过200亿元,接近2009年市场的成交总额。
这么多资金来自何处?为何会蜂拥进入艺术品市场?对此,业界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识,即新资本进场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金泛滥,再加上通胀预期和股市、楼市的持续低迷,一部分人开始选择将艺术品作为投资和保值工具,是导致大量资本涌入艺术品市场、推动价格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目前全球最贵的10大中国艺术品中,除“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是2005年在伦敦被拍卖外,其余9件全部产自中国拍场,而且拍卖时间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金融危机之后,艺术品市场上来自金融、房地产、奢侈品行业的买家不断增加,寻求新的投资点,并尝试开始将购买艺术品作为合理配置资产的另一种工具。
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秋拍上,一些创下天价的古代书画在拍卖时,能坚持到最后仍参与竞价的都是新买家。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也表示,今秋嘉德拍场上新入场者约占全部竞拍人数的30%至40%,其中约70%-80%的新入场者最终竞拍成功,而且这些人对嘉德而言多数都是新客户。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2000年起即开始监测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变化。监测中心分析师关予表示,从监测结果看,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波动性上涨态势。不同的是,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涨势出现了陡然变化,迅猛得令人猝不及防。不少收藏家承认,这种突然上涨的背后,能明显感觉到有新的力量进入。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自2009年春拍起,从4032万余元拍下中国油画的最贵作品陈逸飞的《踱步》,到6171万元买下宋徽宗《写生珍禽图》、5824万元拍下宋人《瑞应图》,再到2009年底以1.69亿元的天价拿下《十八应真图卷》……一年时间内,以“只买顶级货”作为艺术品投资理念的他,砸向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就有近10亿元之巨。
分析人士称,部分艺术品价格的飙升所带来的财富示范效应,就像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新买家不断入场,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氛围。据悉,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在2006年中国嘉德拍场上的成交价是268万元,时隔4年后现身北京保利秋拍,竟拍出了7448万元的高价,令人匪夷所思。
“当然,这些资金进场主要还是因为拍场里不断有好东西出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说。记者了解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藏家为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将多年前购得的中国书画精品送拍。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们改变了习惯,不是送到海外拍卖机构,而是开始选择中国国内的拍卖公司。比如,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仅2009年春拍、秋拍在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套现金额就超过4亿元。用尤伦斯夫妇自己的话说,他们希望中国的艺术珍品最终回到中国。事实上,除此之外,他们选择在北京“出货”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对中国富豪日渐强大购买力的绝对信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