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翰清花是南方艺术品拍卖的重要平台之一,经过多年的潜心经营,中国书画和文玩瓷艺拍卖日益成熟。在经历了辉煌的2010年之后,我们期望新的一年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众多拍卖公司只求数量,想以多博取成交概率的时刻,中翰清花依然故我,文玩,恪守着自己最初的艺术理念“只走精品路线,只为买家提供可以大幅升值的拍品”。
此次“繁花似金”春季艺术品大拍将推出“中国书画”、“文玩瓷艺”两大专场。“中国书画”共有拍品383件,齐白石、李可染、娄师白、王雪涛、李苦禅、许麟庐、崔子范、齐良迟、齐良芷师徒九人扛起本场北方画家的大旗。齐老将有8件作品上拍,最为引人注目的要算《清平福来》(图录200号),用笔老辣,布局疏简,寓意吉祥,是齐老难得的人物精品。另可染师虽出于齐门,但自出机杼,山水独具自家面貌,为集大成的山水大师。本场中翰清花将推出其巨幅山水《横云岭外千重树》(图录150号),为大师1986年之作,尺幅阔大,难得一见,属于其代表性的作品。齐派其他大师亦有力作上拍,届时师傅聚首,满场生辉。京派另一位大师徐悲鸿则有《双奔马》(图录266号)上拍。
齐白石《清平福来》
李可染《横云岭外千重树》
马是徐悲鸿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马,各个时期虽画法不同,但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被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及生活感悟。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此帧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焦墨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自适"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徐悲鸿《双奔马》
徐悲鸿(1895-1953) 双奔马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尺寸:97X48 约4.2平尺
题识:三六年秋 悲鸿
钤印:悲鸿、东海王孙
题跋:徐悲鸿先生奔马图真迹 和溪仁恺题
鉴定印:杨、仁恺私印
来源:福建著名藏家
预估价:20-30万
此帧《双奔马》创作于1947年,是年秋,徐悲鸿携爱妻廖静文迁至东受禄街十六号,并将新居命名为“静庐”及“蜀葵花屋”。此作成画时间亦是此时,应是迁往新居后所做。以双马为题材,比喻自己及妻子。墨马狂奔侧首,旁侧尾随粉红彩马。两马扬首相依,柔情顺目,颇显爱恋。同时画中奔马意气昂扬,充满力量,也凸显了夫妻两人携手斗争,共同为抗日奋斗的信念。此画在众多徐氏抗日爱国题材中,别具一格。让人可以感受异样风情。
此画局边有杨仁凯先生题跋“徐悲鸿先生奔马图真迹,和溪仁恺题”。钤“杨”(白文)、“仁恺私印”(白文)两章。杨氏为国宝级的鉴定专家,一生著作等身,览物无数,以“神眼”著称于世。此画来源福建著名书画藏家,属于来源有序的徐氏佳作,值得众买家一搏!
陆俨少《春岭云山》
此帧《春岭云山》,细看千岩耸秀,画面“留白”处以淡墨勾勒,似白云横亘,云蒸雾霭,险秀环生。再一细看,又觉似山侧清泉飞流,或海水拍打山体之象,另有几分艳阳融雪,水汇成溪之态。越看幻象越多,再品也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算是悬念之一。
陆俨少作为海派执牛耳式的一派宗师,作品在江浙、北京行情极其火爆。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人民币,更有甚者数千万天价成交。2010年保利五周年拍卖会,陆俨少《宋人词意图册》成交价10,976,000元;同场《学习大寨精神》成交价15,680,000元;西泠印社五周年庆典暨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宋人诗意册》成交价24,640,000元。
陆俨少《春岭长云》
华南艺术品市场,虽然偶有陆俨少作品上拍,但成交价格较之北京、杭州等比较,相差甚远。价格较高者过百万就已是天价。这种情况在南方拍卖行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虽然有好作品,但长期形成的品牌差距,让南方拍卖行不得不暗自感叹。同时也只有暗暗发力,待来日再决一高低。中翰清花,是近年南方崛起的一个较有实力和潜力的专业艺术品拍卖行,此次于全国广泛征集,得陆俨少大作9帧。大多为陆氏成熟期作品,但能否在春拍有好的表现,还是一个悬念。
张大千(1899-1983) 供养天女 (《古仕女》)
中翰清花“繁花似金”春拍征得一幅大千墨宝《供养天女》(图录187号),即为大千敦厚归来之作。从画面瑰丽的设色、流畅飘逸的线条判断,应为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中期的作品。右上题有“鹅黄新染戒香薰,换却霓裳旧舞裙。乞得有情天不老,不辞为雨更为云 ”诗文。落“仿漠(莫)高窟唐人笔,作香供养天女,大千居士爰”款。其中“莫”字作“漠”,原意为“沙漠的高处”,为民国正确的写法。钤有“张爰之印”(白文)、“大千”(白文)两方印章。此画作为精品应在大千府邸保存有一段时间,故画上有其好友谢稚柳先生的鉴赏章,钤“稚柳佩秋夫妇同赏宝”(白文)章。谢稚柳先生40年代应大千之邀亦有“敦煌之行”,两人关系非同寻常。在艺术上相互切磋,至纯天珠,互赏大作,一时雅兴勃发,故能留有此章。后该画从大千手中割爱,入上海鉴古斋文物商店,在画上现可见“上海鉴古斋文物商店鉴藏印”(白文)、“鉴古斋藏画”(白文)两章。此画颇有敦煌摹画的特征,但大千敦煌所得之两百余六十余帧悉数捐给四川省博物院。类似此风格的作品可说凤毛麟角,极其难得。此画可说是市场难得一见的、流传有序的大千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