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中国嘉德力推“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2 02:54 我要评论( )

继去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首场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取得良好反响后,2011年春拍油画部分再次重推此专场,此次的阵容较之去年更为强大,集结了众多中国早期油画家的60余件重要作品。 关良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尺幅最大(135.5134cm)的终极作品--《石门》

继去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首场“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取得良好反响后,2011年春拍油画部分再次重推此专场,此次的阵容较之去年更为强大,集结了众多中国早期油画家的60余件重要作品。

关良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尺幅最大(135.5×134cm)的终极作品--《石门》

《石门》可谓是出自名门,流传有绪,原属台湾国巨基金会之旧藏,最早源自艺术家家属,曾经出现在台北苏富比1996年秋季拍卖会,且是封面作品,当时就已创造了关良艺术作品的拍卖成交纪录。15年后,《石门》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必定会引起市场极大的关注和反应,有望再次刷新关良艺术作品的拍卖成交纪录。

《石门》画的是陕西的石门洞,是关良根据抗战时赴西北沿途写生稿重新创作的。据说,在石门洞的水中,有曹操写的一块碑,上书"滚雪"二字,由此可以领略其间水清、浪白的诗境。关良曾风趣地谈起这幅画:“现在石门已辟为水库,因此有人说这幅画成了‘文物’了。”

关良油画的特色,首先在于有着浓郁的中国风味。他的用笔采用了中国画的方法:单线平涂,其特点是从"平面上找艺术",与西洋油画从立体上着眼迥异其趣。其八旬高龄创作的这幅大型油画《石门》(1980年)是一幅别具风格、色彩斑斓的风景画。画面上两岸山峦耸峙,一条清流扑面而来,愈近而水愈清、愈急,一泻而下,飞泉湍流,涌入眼底。远山间有亭台、树林,近岸处有水车、牛车,文玩,小舟泊于岩畔水际。在用色上,山峰以彩色勾线,中间平涂成霁青、赭石、柠檬黄、橘红、天空是橙红、淡黄的调子,与水波相映,既有“山红涧碧纷烂漫”的情趣,也有“飞湍瀑流争喧豗”的声势,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关良的《上海苏州河》亦是难得佳作,尺寸(52.6×63.8cm)亦属关良作品中尺幅较大之作,来源清楚可靠,源自艺术家家属,现藏家购自中国嘉德2003年秋季拍卖会。 

颜文樑唯一一件花卉静物作品《百合花》

《百合花》为颜老生前最喜爱、最得意作品之一,颜老亲手为其选配外框。我们曾经拆开外框,后发现作品的实际画面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略大一些,颜老通过画框来匡正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极佳的构图,足见颜老对此作品的重视和偏爱。

花卉静物在颜老的作品中极为罕见,而此件《百合花》又是目前市场极为罕见的有确凿发表、著录过的花卉静物作品,亦是目前出现的唯一一件花卉静物作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百合花》发表于《颜文樑》,第5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一版。现藏家对《百合花》珍爱有佳,珍藏已25年有余,此前从未露面,此次出现,必将引起藏家们的极大关注。

庞薰琹、丘堤伉俪领衔“决澜社”佳作

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中西文化相冲撞、交融的激荡年代。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画坛,也经历着中西相融、新旧交替的浪潮,决澜社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决澜社酝酿于1930年,1931年秋于上海正式成立。自此,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自发的,具有明确的纲领、会章和宣言的现代主义美术团体正式成立。决澜社的成员大都是自法国和日本留学归国的艺术家。建立画会的最初想法出自于三位自法国归来的庞薰琹、张弦和傅雷。而庞薰琹无疑是最关键的人物

重提决澜社,有感于他们敢为人先,是他们先投了石子,使死水荡起了波澜,其历史地位远远超出了当时的实际存在,其收藏价值也在逐渐被国人重新认识和挖掘。此次 “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呈现了庞薰琹、丘堤、杨秋人、周碧初四位决澜社成员的多件作品。如庞薰琹的《路是人走出来的》、《苗族姑娘》;丘堤的《静物》;杨秋人的《庐山风景》;周碧初的《公园》、《北京风景》等。

《路是人走出来的》创作于1983年,发表于《庞薰琹》画册,,第26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10月出版。此时画家已有七十七岁高龄,此幅作品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在树丛中可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条路并不平坦也不笔直,它许是一条被许许多多人走过的人生之路。”

《苗族姑娘》是此次上拍的另外一件庞薰琹的佳作。1939年,庞薰琹深入贵州苗寨,成为近代描绘民族习俗的第一位画家。庞薰琹的白描,是他诸多艺术成就中的一个部分。他在线条上的功力,来自于长期临摹中国古代壁画。在1940年代初,庞薰琹将其卓越的白描技法用于写生,表现西南少数民族风情。《苗族姑娘》便是其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丘堤十分喜爱静物题材,此幅《静物》创作于30年代初,发表于《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院刊),在水天中先生撰写的文章《追忆丘堤》中刊登此作品,由中央美术学院出版;同时还收录在个人画册《丘堤》,第1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0出版。她笔下的静物恬静而富有朝气。此幅《静物》造型活络,用笔自如,显现出丘堤早期绘画的过人才华。画中静物虽简单却透着中国人的定力和沉着,这是丘堤一贯的艺术风格,她用艺术的力量“将现实世界整理、统一,使其醇化、净化,而成为另一天国”。其大量作品因抗日战争及十年浩劫而毁,现侥幸留世的仅有二十幅油画作品,此件作品来源清楚,且有发表著录,难得之极。

此次上拍的《庐山风景》发表于《杨秋人油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此幅《庐山风景》是杨秋人于1956年到庐山写生后根据写生稿创作的。这幅风景,色彩明丽,用笔隽秀,十分引人入胜,是画家的风景画佳作。杨秋人的画作很多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存世非常少,故此画尤显珍贵,我们能从中看到画家鲜明的个人风格。

周碧初的《公园》作于1965年,画家以灵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描绘了公园中的闲适、愉悦的气氛。在借鉴印象派的基础上,画家在后期开始尝试借鉴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并充分发挥油画色彩明亮的特色,注重笔触长短有致和疏密散落,产生独特的韵律感和装饰性。周碧初是中国油画家中最长于点彩画法的画家,被称为中国的“修拉”。他大部分的风景画都采用这一技法,这次上拍的他的另外一件作品《北京风景》也不例外。画家笔下的风景胜地,构图严谨,成千上万个并列的色点营造了兼具工艺和幻觉的视觉效果。

李超士为数不多的大尺幅作品之一《西瓜》

此件作品保存极好,甚为难得。发表于《李超士画集》,第74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通过这件《西瓜》,我们可以看出李超士深厚的写实根底,也可看出他汲取了印象派表现光和色的长处,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件《西瓜》保存极好,虽历经近半个世纪,画面却依旧鲜艳明亮、栩栩如生,似瓜果的香甜之气扑面而来。当时李超士创作粉画所用的色粉笔和素描纸全部都是从法国进口,创作材料极其稀缺,同时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创作所需要的基本物象——瓜果,对李超士而言也是极其“奢侈”的。据其子回忆,李超士为了创作出精品,整整一个星期,夜以继日,不停的对着西瓜作画,直到西瓜腐烂为止,其精神为之敬仰。

方君璧早期人物肖像代表作《织毛衣的女人》、《年轻女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罗中立的《祈》为此作第一稿

    罗中立的《祈》为此作第一稿

    2019-02-22 01:29

  •  新中国邮品是本场拍卖的重点

    新中国邮品是本场拍卖的重点

    2019-02-22 01:28

  • ˙厅) 18:30 古董车 19:00 清代宫廷服饰夜场 20:30 中国古典家具夜场 6月7日 10:00 茶熟香温紫

    ˙厅) 18:30 古董车 19:00 清代宫廷服饰夜场 20:30 中国古典家具夜

    2019-02-22 01:27

  • 保利2011年春拍再推新加坡“虚怀斋”藏中国书画专场

    保利2011年春拍再推新加坡“虚怀斋”藏中国书画专场

    2019-02-22 01:25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