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纽约、伦敦、香港、北京四地著名私人藏瓷拍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为瓷器收藏提供了丰富的参照,也拉开了今年中国瓷器拍卖与往年的距离,高品质、高价位成交的瓷器行情更趋透明化。有着国际行情的中国瓷器,任何区域疑似炒作的现象,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曝光,这在今春表现极为突出。
综合各地区的拍卖看,本季瓷器拍卖表现出了几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是瓷器拍卖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拍品来源是否清晰可靠成为收藏者购藏的首要标准;其次瓷器的稀缺性更显突出,高古瓷器的数量日渐稀少,即便是明清瓷器板块,明代官窑瓷器的数量也直线下降,清代官窑瓷器方面,清三代瓷器价格的持续走高,进一步推动了往年不被重视的清代晚期官窑瓷器行情高涨;另外,民国瓷器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收藏者的广泛认可,涨势惊人,但疑似有炒作现象露头。
在这轮行情起伏的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专题收藏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争议,因此,今春瓷器拍卖盘面的整体情况,实质上均体现于各场专拍中。
本季数场著名私人收藏,为我们了解所谓西方老一代收藏家对中国瓷器的评鉴提供了样板,大量瓷器精品为中国内地藏家竞得的事实,进一步提升了内地瓷器收藏的水平。
3月24日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戈登(Gorden)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拍,99件成交94.95%,件数不多,但收获2301.2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118.99万元),7件价超百万元的瓷器中,4件价超千万元,是本季最重要的颜色釉瓷拍卖,各种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颜色釉的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拍品为美国著名私人收藏家戈登伉俪旧藏,他们上世纪70年代初涉足中国艺术品收藏,品类繁多,中国早期青铜器,唐宋至清代的瓷器以及各式文玩无所不包,以瓷器为最大宗,尤青睐单色釉瓷,此次拍卖品以清代制品为主。
戈登夫妇与赛克勒(Arthur M. Sackler)、辛格尔(Paul Singer)等著名收藏家过从密切,藏品来源可靠,除来自拍卖会外,多源自纽约卢芹斋(C.T.Loo)的继任人法兰·卡罗(Frank Caro)、伦敦艾斯肯纳兹(Giuseppe Eskenazi)、马赞特(S. Marchant and Son)、贝尔特(Bluett & Sons Ltd.)及斯伯克斯(John Sparks Ltd.)等古董经营机构。专拍中,高38.7厘米的六字篆书款清乾隆粉青釉刻博古龙纹壶估价200万至400万美元,拍至792.25万美元,外媒报被一位亚洲藏家购得;高32.4厘米的清雍正仿官釉长颈弦纹双耳壶估价40万至60万美元,以204.25万美元拍出;高30.5厘米的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由无底价拍至545.85万美元,被中国厦门谦记古美术馆竞得,也是所知霁蓝釉瓷器的新纪录,此瓶造型奇特罕见,仿自晋代越窑青瓷产品而又有所创新,鹦鹉形态的双耳取代了青瓷制品的长耳,展现了乾隆时期的好古之风,所知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件,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藏有1件;高41.3厘米的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也拍到了456.62万美元(约2997.56万元)成交,外媒报被古董商理查德·里特恩(Richard Littleton)竞得,文玩,橄榄瓶流行于清三代,单色釉制品罕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霁红釉、仿官釉2件橄榄瓶。外媒报道,此场拍卖成交前十名的拍品,7件被亚洲藏家竞得。
4月7日晚间,香港苏富比上拍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在港举槌。出人意料,77件元明清瓷器名品仅拍出七成,收获39939万港币,与拍前7亿至10港币的估价相差甚远,数件重要瓷器并未顺利拍出。此场拍卖是中国市场春拍的首场瓷器专拍,是圈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但实际上这一结果仅仅是拍卖公司拒绝了部分长期拖欠、违规交易的买家所致。不过,54件成交品中49件价格在百万元以上,8件价超千万元,依然是本季瓷是器专拍中平均成交价最高的一场拍卖,直径18厘米的明宣德青花鱼藻纹棱口洗5106万港币价居首位。
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玫茵堂古董收藏久负盛名,与西方的著名收藏家阿尔弗雷德·克拉克(Alfred Clark)及玻西瓦尔·大卫(Percival David)齐名,其收藏成就与仇炎之、艾斯肯纳兹关系密切,被誉为“当今最重要的古董收藏之一”。“玫茵堂”收藏是瑞士Stephen Zuellig与其弟Gilbert两人60年的珍藏,玫茵堂之名是该兄弟瑞士家乡Meienberg的谐音,其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其收藏注重作品的珍稀程度、纹饰的品质以及作品的品相。所藏古董器物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迄清代,其中,元明清珍瓷逾450件。60余年来,玫茵堂收藏从未出售过,国内很多瓷器专家都曾欣赏过,1994年大英博物馆亚洲部学者康蕊君为这批收藏撰写图录,至今各地出版的玫茵堂藏瓷有7册。是次香港苏富比上拍的77件,以明清官窑精品为主,包括著名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题诗锦鸡花石图膽瓶、清康熙豇红釉水盂瓶尊七件套组、清雍正粉彩蟠桃献佛图圆盖盒、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狮子戏球图罐等等名品,是近十年来拍场上最重要的瓷器收藏。古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看过在京路演的瓷器后,给出了“狗赶鸭子呱呱叫”的极高评价。该公司中国艺术品主管仇国仕在京巡展时反复强调,“‘玫茵堂’收藏是近30年来苏富比上拍最重要的私人瓷器收藏,其价值并不在于是否会刷新中国拍卖纪录,而是将会对新入场的买家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他们从中能够品味到顶级珍藏是什么样。”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品质超绝的拍卖,遭遇800万港币特别将保证金和较高估价后,未能拍出理想成绩。这一现象恰好可对内地时下肆无忌惮的炒作起到旁证:在拍卖公司不妥协的坚持下,暴露了市场的部分本质——投机者虚炒价格,随意拖欠拍卖款,一旦遇到坚持原则的拍卖公司只能原形毕露。而由于行内陋规的长期存在,拍卖公司为此要承担成交受影响的恶果。大量投资者在这批精品面前的退缩,也说明在艺术市场上,资本并非万能,资本操作者脑袋里的艺术学识和眼光才至关重要。虽说有钱就能从事艺术品收藏、投资,但成为收藏家却不是有钱就行的!
次日该公司的瓷杂专场341件成交率69.79%,入账49062.46万元,文玩,58件瓷器价超百万元,其中8件价超千万元,是今季成交额最高的一场拍卖。一开场,高40.8厘米的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即拍出1634万港币。随后一对清乾隆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以4322万港币拍出,高40厘米的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洋彩缠枝花卉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更拍至7010万港币,均是明清官窑瓷器中的珍稀品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