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生活中,至纯天珠,“私人”二字常常与“高端”挂钩,比如“私人银行”、“私人飞机”等等。在拍卖场上,“私人收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藏家和投资者追捧。各大拍卖行组织的有体系、有特色的私人收藏专场拍卖,已成为艺术品拍卖的一大亮点。
“现在,拍场上70%以上拍品来自私人收藏。但并不是所有私人收藏都能走红拍场。什么才是私人收藏?从收藏主体上看,私人收藏与公益性博物馆收藏、企业收藏相对而论。从藏品上看,“这些东西要么来自重要藏家,要么是重要藏家曾经收藏过的。而且,一般是重要藏家收藏中的精品。”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匡时拍卖”)总经理助理谢晓东表示。
这样说来,私人收藏拍卖屡创佳绩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私人收藏屡创“白手套”
6月6日,匡时拍卖“亚洲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专场”,33件拍品100%成交,收获1.41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私人收藏专场之所以“热”,至纯天珠,最大的原因在于藏品来源真实可靠。而且,由于拍品来自著名收藏家之手,他们收藏经验丰富、鉴赏水平高,也造就了拍品整体档次较高。
据了解,私人收藏专场拍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个著名艺术家的藏品组织专场拍卖会,另一种则是把一些著名收藏家的藏品组成专题来拍卖。
“在拍场上你会注意到,越是贵的东西,越是精的东西,越受追捧。因而它会有一个更好的表现,反过来又推动这个专场为更多的人所认知。更多人会去追捧这个专场。当然,作为拍卖公司,首先要保证很专业地去设置这个专场,而不是说你在一个很重要的专场里,放置一些水平一般的作品。”谢晓东说。
70%以上拍品来自海外,私人收藏,尤其是其中的古代书画板块,近期出现了很显著的“海外回流”现象。正是由于行情火爆,眼下,到海外征集拍品已经成为国内很多拍卖公司的“重头戏”。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力分析认为,我国新兴的私人收藏家,主要集中在近年来资本增长最快的领域,如房地产、金融、能源与基础资料、高科技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他甚至认为,在北京、上海等地,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工具。
中国著名“私人收藏”
王世襄: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称。
马定祥: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毕生从事钱币集藏。
胡若思:著名古琴收藏大家,一生收藏历代古琴百张之多,文玩,以明清古琴为主。
刘銮雄:香港富商,收藏方向以现当代艺术品为主,在《ARTnews》2010年全球十大艺术收藏家中排名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中国藏家。
张宗宪:著名收藏家,收藏方向以中国瓷器和字画为主,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翟健民:香港永宝斋斋主,华人圈最活跃的古董商之一。
高岭梅、詹云白夫妇:梅云堂主人,是张大千的挚交,也是其作品的最权威收藏者。
刘益谦、王薇夫妇: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场上的“超级卖家”,他们的收藏堪比博物馆。
郭庆祥:吴冠中作品的顶级藏家。
管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最具影响力的藏家,已收藏大约800幅当代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