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歌德2011年首届金秋艺术品拍卖会将于9月中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槌开拍。9月15日至16日举行预展,17日正式开槌。相对于每年的春秋拍而言,此次金秋拍卖则扩大了展品的范围和题材,内容更加全面和多元化,展品涉及海内外征集所得中国书画(600余件)、古董珍玩(700余件)、中国名酒(200余件)、珠宝工艺品(167余件)等精品共计千余件。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买家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参与收藏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也逐步增强。为了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北京歌德在春、秋拍之间增加多场不同规模的拍场,今年也首次推出了金秋艺术品拍卖会。目的是给喜欢收藏的普通百姓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艺术品市场当中来,歌德愿与收藏行业的人士一起共同努力来体会艺术市场的乐趣。除了在征集上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外北京歌德力求希望通过中等规模的拍场为广大新老藏友奉上更多高品位、有特色、有价值的精品,也进一步挖掘在日益高涨的收藏热潮中具备的发展潜力。
此次中国书画部分,以四大专题的形式重磅出击共精选出将近600件书画作品以供藏家朋友欣赏甄选。其中不乏出版著录流转有序的大师力作。
同一藏家、同一上款专题汇集了近现代数百位艺术大家生涯中各个时期的逸品佳作,品目繁浩,带有原藏家上款作品体现了画家与藏家之间的友谊,作品背后的故事也成为其重要附加值。文物公司旧藏专题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端艺术品的流通,拍品大多原装原裱,来源可靠,流传有序。日本回流专题体现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直以来,日本堪称海外收藏中国文物的最大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东瀛日本都是数一数二的。四大专题旗鼓称雄,各有胜长。一并推出,为藏家提供一场书画艺术品的饕餮盛宴。
齐白石 红梅 纸本立轴 100×33cm 约3平尺
款识:借山老人居京华二十八年。
钤印:齐大
此幅红梅枝条交叉奔放,偶见方形,也有承吴昌硕的“女”字形;枝干用笔古拙,苍老如铁,极具书写性。花为点瓣,花形写意夸张而不缺法度,花蕊大胆地作装饰性分散处理。这些看似年迈胡涂所为,没了章法,实则更加雄浑苍劲,神似夸张。齐白石画红梅,用纯净的西洋红平涂,纯而又纯,红艳至极,还将梅枝干和花蕊变色为重墨,使红艳的红梅在墨色映衬下更加明亮清新。
李可染晚年用斋名“师牛堂”,他极为推崇牛“给予人者多,取予人者少”,只知道奉献,不讲回报的精神。李可染喜画牛,为写赞,以寄寓民族坚毅勇敢,奋发图强的热切盼望,同时又以此自勉,不断辛勤努力。而《牧牛图》系列却以轻松、愉悦的节奏,编写了赏心悦目的田园之歌,成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心曲。
李可染 牧牛 纸本立轴 68×47cm 约2.9平尺
款识:可染画。
钤印:可染、孺子牛
李可染创作的《牧牛图》,至少有四十种不同的构图,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别,此幅正是牧牛系列的经典作品。图中牛的身体虽然只是由颇淡的墨块写成,却是苍老劲健,再用略浓的墨线勾勒牛背,加上浓墨绘画牛角、嘴和眼,极富力度,充分体现了牛形体的厚重和筋骨的强韧。画面上半部的柳荫亦是用淡墨线条曲折穿插,随意点染,墨色层次丰富,并用水略为渲染,清新爽朗。稳重的老牛和天真的孩童在一起:老与少、动与静、驯与顽,对比强烈,相映成趣。作者用极凝练概括的笔墨挥写而成,看似信手点染,却是笔无妄下,恰到好处,其精湛艺术造诣表露无遗。
古董珍玩部分有文房四宝、象牙雕刻品、玉石器、铜器、瓷器等共计700余件。在收藏价格日趋升高的情况下,此次多数拍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起拍,希望广大藏友能竞拍到喜欢的拍品。
文房四宝,自古以来受到文人的青睐,现在许多砚台的投资收藏人,开始把收藏的目标瞄准具有收藏价值的砚台上。此次拍卖,汇聚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样式的砚台砚台,经过了历史和工艺等的文化积淀,这些砚台材质选料、磨制工艺以及雕刻手法方面,均堪称佳品。
松花江石砚 带石盒
雍正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鼎盛期,雍正对于工艺美术投注的心力要比书画多,清世宗比较喜欢具有文人品味而做工精致的工艺品,其对工艺品的审美标准要求是“文雅精细”,此砚具备了 “细、薄、素、文雅、精细、细致、秀气、素静”色呈青碧,有细横刷丝纹,间有淡绿色条纹。砚缘起棱,砚堂平坦,做工精绝,池中还刻出桃的纹路。此砚石质温润细洁,纹理自然清晰,石色青绿淡雅,纹样雕工流畅细致。十分难得。带石盒。
本次拍卖玉器90余件,以和田白玉和碧玉为主,碧玉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浓厚。碧玉制就文房用具一套,有笔山一,砚台一,笔管一,镇纸一,水丞一,双龙钮玺一。碧玉质纯,雕工精细,包浆浑厚,印章印文“康熙御笔”。印纽为宫廷专用,民间不可仿造,由此可见其珍贵之处,配原红木盖盒。或刻划云龙纹,或阴刻篆书并填金,无论纹饰或文字,皆规整流畅,精致细腻。砚台盖上镶白玉,颇为亮点,底阳刻篆书“康熙御笔”。整套用具再配以红木盒,气势非凡,且配套齐全,做工细腻,工艺精湛,堪为玉质文房用具中上乘之作,也反映当时文学之气浓重。清早期碧玉的受追捧程度不在白玉之下,由于碧玉的颜色深沉厚重,故多用来制作传国玉玺或仿古鼎彝,上至皇室,下至文人士大夫皆对碧玉情有独钟。
清 碧玉文房一套 玉 带木盒
明“子冈”款玉雕人物牌 3.1*2.2c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