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资讯

北京翰海2011秋拍油画雕塑专场精品前瞻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19 08:33 我要评论( )

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将于11月1416日预展,11月17日19日拍卖,地点为北京嘉里中心饭店。此次拍卖油画雕塑板块为藏家敬献两大专场,分别为: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和小雅观心连环画、宣传画、手稿专场,总估价逾亿元。精品荟萃,佳作咸集。 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

北京翰海2011秋季拍卖将于11月14—16日预展,11月17日—19日拍卖,地点为北京嘉里中心饭店。此次拍卖油画雕塑板块为藏家敬献两大专场,分别为:“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和“小雅观心—连环画、宣传画、手稿专场”,总估价逾亿元。精品荟萃,至纯天珠,佳作咸集。

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

中国现当代美术专场共推出130余件拍品,涵盖油画雕塑市场的各主要版块,每部分都有重要作品上拍。

中国新艺术—1975年前后出生的一代

韦嘉《美丽与哀愁都微不足道》2005年 丙烯布面200×160 cm

近年来,新一代的艺术家正逐渐进入艺术舞台的中心,他们有着与前一代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经验和企图,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们正受到市场主流力量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一批艺术家。翰海自2008年以来持续不断地推动这一新的市场潮流,并获得越来越多藏家的支持与肯定。此次拍卖经过多方努力,征集到一批最受藏家瞩目的年轻艺术家的精品,其中既包括欧阳春、宋琨、屠宏涛、李继开、熊宇等广受欢迎的艺术家作品,文玩,也包括一些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但非常有前景的艺术家作品。专题中最值得推荐的作品是韦嘉的《美丽与哀愁都微不足道》,此作品是韦嘉早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王光乐的《水磨石》、高瑀的《好滋味》、陈可的《沙发》都是艺术家难得一见的精品。

当代艺术

周春芽《红石》1999年油彩布面150×120 cm

王沂东《美丽乡村》 2009年 油彩布面 100 x 100cm

当代艺术作为中国油画市场的主流一直受到包括国际市场在内的广泛关注,此次翰海秋拍中当代艺术部分集中了诸多佳作,非常值得期待。其中周春芽作于1999年的《红石》是其同类题材中最精彩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周春芽充满才情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画面充盈着沉稳而华丽的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堪称周春芽一生中的巅峰之作。

张晓刚《深渊集系列之一》1990年 油彩纸板 53×40 cm

张晓刚作于1990年的作品《深渊集系列之一》虽尺幅不大,但却是张晓刚早期非常重要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很多后来著名作品的雏形,而且在这件作品中张晓刚使用了包括卫生纸、绳子等很多不同的材料来增强画面的表现性,充满了实验意味,非常难得。罗中立2006年的巨制《拥抱I》则是近年罕见的大幅作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大师级艺术家,罗中立的近作已很难在市场中见到,如此大尺幅的重要作品更是从未在拍场中出现。另外,刘小东的《素慧·水蛭》、方力钧的《2011》、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也都是艺术家的精品。刘炜、王广义、叶永青、尹朝阳、向京等名家作品亦有呈现。

85美术运动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当时的作品因为数量稀少而愈显珍贵,在最近两年的拍卖市场中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尤其是那些曾多次出版过的经典作品更是频创拍卖纪录。此次上拍的几件85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都非常值得关注。其中顾雄1988年的作品《网》曾参加“西南现代艺术展”,多次被艺术史家在有关’85美术运动的专著中引用,是85时期的名作。韦启美是一位在20世纪艺术史上非常值得尊敬又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大师,他的作品《电话亭》虽然不是85时期的作品,但这件作品在更早的时候就抛开了当时流行主题性绘画,表现出后来的“理性绘画”的特质,引导和启示了一代艺术青年展开更为大胆和广泛的艺术实践。

学院与写实绘画

郭润文《艺术家的故事》1992年 油彩布面 114×146 cm

写实油画虽源自西方,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已历百年,至今已枝繁叶茂。尤其是西方自现代主义运动以来逐渐将写实绘画边缘化的今天,中国已成为全球写实绘画最为发达的地区。而写实绘画也一直是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常青树,尤其是陈逸飞、王沂东等名家的作品,更是稳步攀升。此次上拍的写实绘画精品有王沂东的《美丽乡村》、陈逸飞的《提笼仕女》等。其中郭润文的《艺术家的故事》尤为难得,文玩,该作品曾获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一等奖,历经多次展览和出版,是郭润文早期的代表作。这一部分还有龙力游、忻东旺、郭北平、庞茂琨、张利、段建伟等艺术家的精品呈现。

经典绘画

张文新《间苗》1963年 油彩布面 50×150cm

经典绘画一直是翰海拍卖的主打板块,此次亦有重磅作品推出,其中最重要的作品非张文新的《间苗》和何孔德的《祖国来信》莫属。《间苗》创作于1963年,是张文新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该作自面世起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当年曾在30多种报刊上发表和转载。在文革前政治空气较为宽松的60年代初,《间苗》无论从画风还是题材上都代表了一种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为当时的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在文革以后,《间苗》作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各种大型展览中展出,亦曾出版发表过数十次之多。《祖国来信》创作于1956年,是何孔德在马训班的毕业创作。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是新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活跃于50-70年代中国画坛的油画家大多受此影响。而很多50年代的名作即出自于马训班的毕业创作展,《祖国来信》也是其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这个展览上的大多数作品均藏于中央美术学院,何孔德是其中少数来自学院体系之外的画家,因此该作品才得以保留在民间。

吴冠中《帕里之晨》1961年 油彩布面54×80 cm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北京传是2011秋季拍卖会拉开巡展大幕

    北京传是2011秋季拍卖会拉开巡展大幕

    2019-02-19 08:38

  • 伦敦2011秋拍四强预览

    伦敦2011秋拍四强预览

    2019-02-19 08:22

  •  上海 2011年10月21-22日 上海希尔顿酒店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250号 厦门 2011年10月24-25日

    上海 2011年10月21-22日 上海希尔顿酒店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250

    2019-02-19 08:21

  • 当时即有「尤犀杯」的美名

    当时即有「尤犀杯」的美名

    2019-02-19 08:17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