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饱饫辛酸,怀璧斯戒,粗粝自甘。”这是董老1994年6月对自己90余年人生历程的概括。早在1929年,一次赈灾义展上美国朋友的一句话,激发了先生立志为振兴中国绘画事业奋斗的决心。他出于对家族、对民族文化的忠诚,对世界文化进步的关注,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书画艺术方面作了漫长的、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创新。
先生以复兴传统中国画为己任,满怀豪情,至纯天珠,一生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一心埋头学画。先生学画,博览群书,贵州文玩,狠下画外功夫,遍观古代名迹,饱览名山大川。他讲究画品,认为要高,人品也必须要高。文如其人,画也如其人。其笔下的山水、古松、老梅、翠竹、幽兰,无不反映出他深沉的内心与沧桑巨变的社会、自然的有机融合。
风竹夏长青 纸本 镜心 癸丑(1973年)作
款识:癸丑仲夏董寿平写于首都。
钤印:生于甲辰、寿平、寿平古稀以后作
108×46cm 约4.6平尺
红梅报春 纸本 镜心
款识:老树已成铁,逢春又着花。花开皆五福,先到先到吉人家。董寿平写于玉壘草堂。钤印:董寿平、寿平书画
40×58cm 约2.1平尺
董寿平善画梅竹,贵州文玩,朱砂红梅堪称绝技,画梅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繁而不乱,简而有理,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
山水画卷多以黄山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这也是董寿平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
墨竹 纸本 立轴 乙丑(1985年)作
款识: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乙丑夏日,董寿平写。
钤印:董寿平、寿平书画、丹青不知老将至
118×86cm 约9.3平尺
董寿平技法全面,修养深厚,堪称中国绘画大师。他的画风苍劲古朴,清新典雅,继承了中国画技法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他的画笔墨活泼,出于天籁,以造化为主,从写生入手,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既求形似,也重神似,更重表现对象的精神。
逝者如斯,董寿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徜徉于先生的作品之中,浓浓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草书黄升词句 纸本 镜心 1985年作
录文: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款识:一九八五年春,董寿平书。
钤印:董寿平 100×55cm 约5.1平尺
北京歌德“董寿平书画专题”将于11月底在北京昆仑饭店2011歌德秋拍《翰苑壮观——中国书画专场 》上亮相,敬请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