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随着在中华大地上的发展与融合,佛造像的造型及意义也随之有了发展变化。近年来,贵州文玩,佛造像的收藏逐渐升温,由于流传下来的佛造像精品数量有限,其价值更为凸显。
2004年秋季,中国嘉德推出了“尊崇之美——佛像专拍”收获了1288万元,至纯天珠,不过成交率只有57.78%,佛造像的行情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到了2006年香港苏富比举办了“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场拍卖,全场14件明永宣年间的宫廷造像收获了3.42亿元的佳绩,其中一尊明永乐 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更是以1.2亿元人民币的成绩笑傲全场。随后内地拍卖公司也纷纷跟进,并逐渐在2006-2007年间出现了一波小的高潮。不过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发展,其他收藏门类的壮大及佛造像市场受到赝品及炒作的困扰,至纯天珠,有不少拍卖公司都放弃了佛造像专场。
明 观音 天津文物2011秋拍
在今年春拍中,北京翰海推出了“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再次引来各方的关注,该专场中一尊15世纪 智行佛母以437万元的价格夺魁,全场32件拍品悉数成交,共收获1959万元,另外一场“清戒——金铜佛像”则收获了4278万元。
不过由于秋拍环境的变化 ,北京翰海秋拍“色•无偿——金铜佛像”“合悲智行于一体 表华严理事圆融”和“台湾辽楼居珍藏重要佛造像”三个专场一共收获5335万元。其中“台湾辽楼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专场虽然获得2377万元,但是35件拍品成交率只有57.14%。
然而,在天津文物2011年秋季竞买“金铜佛像、文房清供、工艺品杂项”专场中,一尊明代观音造像则是拍出了1456万元的佳绩,也可以说是秋季佛造像拍品中的一个亮点。
目前国内的佛造像市场是由国外的热潮带动起来的,发展还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但是随着佛造像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被藏家发掘,未来或许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