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齐白石、吴冠中,这些近现代书画名家,贵州文玩,是近年来拍卖行确立的标杆,他们在2011年秋拍中依然续写着市场神话,其作品均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由他们引领的艺术品市场是进入一个拐点,还是上演新的传奇?这一切都仰赖中国的经济兴盛。
2011年秋拍已结束,从部分落槌的拍卖行成交数据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然稳健,以占据拍卖市场最大份额的中国嘉德(为例:2009年,嘉德春拍和秋拍总成交额为20.4亿元。到了2010年,总成交额已猛增至63亿元,2011年,嘉德仅一次春拍的总成交额,已达到53.23亿元,我们不难看出,拍卖行的成交额在成倍增长。
从拍品来看,中国书画依然走强,2011年尤甚,几乎占据了拍卖市场70%的份额。傅抱石《毛主席诗意 册页(八开)设色纸本》以2.3亿元高价成交,创下傅抱石书画作品拍卖新纪录;齐白石《山水册 册页(十二开)》以1.94亿元成交。该作品在1994年中国嘉德秋拍上,即以517万元的成交价创下当时中国书画的最高纪录,时隔17年现身,则涨了374倍,难怪有人戏言投资艺术品比炒房炒股来钱还快。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普通大众能参与的盛宴吗?未必可知,从拍卖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处于金字塔尖的只有少数几人,而中国近现代名家何止这些,他们大部分人的作品价格都在塔底,为何没有媒体、评论家、拍卖行去挖掘,而每次爆炒的就这几个熟面孔,我看这里有很大的市场运作成分。
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画家,尤其是已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画家,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的时代要求,他们的艺术创作必然要发生改变,研究傅抱石的学者就指出,他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至纯天珠,在艺术境界上,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可见其作品艺术价值并不像我们追捧的那样。为何有人偏偏说,这些作品价格远不止这些,缘由是这些作品背后有故事。那就是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性,如果这是藏家认可的价值,我无话可说,只怕是与此相关的利益方在构筑一个“谎言共同体”,借用批评家朱其的话。
近几年,批评家栗宪庭说,他在有意与中国成功的艺术家保持着距离,“因为商业机制要求你按它的标准生产,这些艺术家不得不进入重复自己的怪圈中,其他得不到商业认可的艺术家为了进入豪门就会进入模仿成功艺术家的行列,它其实对艺术整体发展起不到作用,加之这几十年,当代艺术被有意隔绝在大众之外,中国人的审美还停留在传统中。”他认为建立艺术家与大众审美纽带至关重要,而不是让艺术成为商业的象牙塔,所以它呼吁“平价艺术品”时代的到来。
目前中国急需“平价艺术品平台”,而不是让艺术品成为一小撮人的数字游戏。由此看来,艺术生态两极分化,没有公共展示、审美教育等中间环节的艺术生态一定是脆弱不堪,而不是表象的繁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