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上周公布了其去年的年报,加上此前佳士得已公布的年报,两大拍卖巨头的成交额总和占全球拍卖成交额的47%,超过100亿美元,但与其10年前超过73%的市场份额相比,至纯天珠,走起了下坡路。在瓜分其份额的公司中,中国嘉德、保利国际和北京匡时在全球拍卖行成交总额榜单上都挤进了前五名。当然,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的数据,个别西方媒体依然持怀疑态度。
2011年全球主要拍卖公司美术类艺术品拍卖数量与成交份额
2月29日,拍卖巨头苏富比拍卖公司发布201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指出,尽管罢工仍在进行,第四季度收益下滑幅度高达26%,但对于苏富比而言,2011年仍然算是表现不俗,全年销售额达到58亿美元。毕加索的部分作品及塞尚的《玩纸牌的人》为苏富比如此骄人的业绩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悉,2011年第四季度,苏富比的收益达到7150万美元,相较前期的9620万美元,下降了26%,这一结果缘于营收下降以及佣金利润率下滑。然而,这并没有阻止苏富比拍卖公司在2011年获得其268年历史上第二好的业绩,仅次于创纪录的2007年。苏富比2011年全年收益8.318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5750万美元,这归功于公开拍卖和私人销售两块的并行增长。
苏富比在全球最大的对手佳士得拍卖公司则紧随其后,在佳士得2月初公布的财报中,其2011年度的全球交易额为43亿欧元,而包括私下销售的全年销售额则为57亿美元,仅比“老对手”苏富比差1亿美元。佳士得在2011年举办的伊丽莎白·泰勒收藏品专场,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的买家,全部1778件拍品共拍得1.57亿美元。另外,从佳士得的财政报告来看,其拍卖战略是主打战后艺术及当代艺术。
苏富比总裁和首席执行官Bill Ruprecht则表示:“苏富比去年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完成了很多杰作的交易,开创了新的市场,和全球的客户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2011年的财务结果反映了这些努力。我们几乎创造了最好成绩。”
Ruprecht补充说:“2011年总交易额达到了58亿美元,昭示着全球竞购艺术的势头正持续健康增长。私人销售正成为苏富比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部分,私人交易总额达到8.146亿美元,增长了65%。” 拍卖行逐渐将交易形式转到幕后,似乎是一种持续趋势,2月初佳士得的财报中,私人交易额也大为增长,达到8.086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0%。苏富比首席财务官谢尔丹认为,这种趋势能够更好地激发客户的交易行为,相比有限的那几场拍卖会,一年365天都能够交易更便利。
“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在中国的业务,以及其他的‘新’市场。”Ruprecht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首次出现的情况,2011年我们在亚洲的销售额达到了10亿美元。我们拍卖业务的三大区域性引擎,美国、欧洲与亚洲已经变得几乎同样重要。” 苏富比拍卖公司管理层表示,公司将持续在亚洲不惜重金投资,并很快会在香港开设新的办事处。纵观全球业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回报率令苏富比开始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虽然在报告中未曾提及,但事实不容置疑:中国本土拍卖公司依旧牢牢地控制着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
佳士得方面认为,如此火爆的市场行情背后离不开艺术品投资兴趣的高涨,而投资兴趣或得益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科技含量增加等原因。佳士得的财政报告指出,相比2010年,2011年交易额增加了9%,其中719件拍品价格超过100万美元,比2010年高出18%。美国和欧洲的客户占注册用户数的77%,中国一家独占13%。
法国Artprice网站根据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形势进行趋势预测时认为:现代艺术品仍然将会是市场的主心骨;古代艺术品市场的鼎盛与否则越来越取决于中国市场的表现;当代艺术领域则已经进入中国的时代,2011年中国在当代艺术市场以3.1亿美元的交易额击溃了美国,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仍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此外,在艺术品市场交易里,互联网的作用逐渐加强。佳士得在月初的报告中特意提及了他们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2011年佳士得网站的访问量比2010年增长了77%,佳士得网上竞价平台的参与者增长了25%。2011年有两件艺术品以超过100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佳士得还特意举办“伊丽莎白·泰勒收藏品”的网上拍卖专场,在两周时间内,来自25个国家的竞拍者争夺泰勒的973件私人收藏,最后的销售额达到950万美元,而总共竞价次数达到5.7万次。
对此情况,苏富比的Ruprecht表示:“我们将继续发展我们的业务,包括支持信息技术和线上竞价的发展,以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至于苏富比去年的平均佣金下降到16%,有分析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拍卖行业竞争激烈导致苏富比调低交易佣金的比例。其二是缘于交易额越来越高。因为买家的佣金是按照比例抽取的,当落槌价超过100万美元的时候,买家需要支付的佣金比例就会从20%骤降到12%。因此,如果拍卖行交易越来越多的100万美元以上的拍品,拍卖公司的平均佣金盈利就会有所下降。
2012年1月,苏富比在纽约举行的古代大师绘画拍卖专场达到了6210万美元销售额,超过此前的最低估价6070万美元。最昂贵的是卡纳莱托一幅作品,拍得570万美元(先前估价为500万至700万美元)。2月在伦敦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也取得了1.52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此前的最低估价1.5亿美元。莫奈一幅《冬日里通往吉维尼的小路》以1310万美元成交,成为当晚的标王。同期在伦敦举行的另一场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也收获了1.04亿美元,超过此前最高估价1.03亿美元。当晚的明星拍品是格哈德·里希特的标号为“768-4”的一幅抽象画,拍得760万美元,超过此前最高估价的630万美元。
尽管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两家拍卖行业巨头于2011年分享了全球近一半的交易量,但是亚洲拍卖行正在快速崛起。中国北京的三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保利国际和北京匡时,在过去一年的全球拍卖行成交总额榜单上分别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其中中国嘉德拍卖行因2011年的最佳拍卖成绩而声名鹊起。中国嘉德创造了9.018亿美元的年成交额,保利国际以9.016亿美元的年成交额紧随其后,而北京匡时的年成交额也接近3亿美元。
当然,由于中国艺术市场的不透明,部分西方媒体对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数据依然持怀疑态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