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是我国早期对印象派有悉心研究并以此在中国有杰出成就的少数代表画家之一。 1925年赴法留学,考取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1949年末侨居印度尼西亚,其创作的风景油画,是其“色彩风格”的又一高峰。1959年周碧初离开印度尼西亚回国。
周碧初先生自1959年从印尼回国之后的创作,都有着鲜明的思想倾向,闪耀着绚丽的光彩。这位飘洋过海阔别祖国十年的老画家,目睹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唤起他对党的热爱及描绘祖国建设的热望。周碧初先生曾经四上井冈山,怀着景仰的心情观望高山峻岭所蕴蓄着的雄壮博大,创作出一幅幅井冈山风景画。
【2012春拍品】 《井冈山-茨坪》油画 44×53cm 1960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
该作品画于周碧初自印尼回国后第二年,国内正值“大跃进”后调整期,画家们刚结束艺术创作大跃进,美术界气氛比较平和。因此作品依然保留了其印尼时期的娴熟技法,笔触粗细相间疏落有致,画面明快清朗,洋溢着恬淡幽远的诗情画意。
【2012春拍品】 《井冈山-黄洋界》油画 82×131cm 1966 直接征集自艺术家
家属出版:《周碧初作品与文献集》,索卡艺术中心,1998,92-93页。
展览:“周碧初教授作品展”,1979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陈列馆。
该作品不但是周碧初毕生创作中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更是一幅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风景题材创作。时逢“文革”初始,周碧初生活非常拮据、创作也受到压制,因此在这个特殊年代里完成如此一幅“巨作”,不仅是为适应时代要求,更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的执着与其一腔爱国热情,实为难得。与《茨坪》相比,此幅构图严谨,描绘细腻,虽然受到时代氛围的限制,但其笔端常带诗意,文玩,至纯天珠,一派“国有山河灿如锦”的气象 。
【2012春拍品】 周碧初《芍药花》油画 61×49cm 1973直接征集自艺术家家属
周碧初回国后的常住居所有一个10多平米的阳台,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每当花开的浓时,周碧初便即兴将其描绘在画布上。此幅画中五朵芍药竞相开放,色彩浓艳、淡雅并用,背景色调丰富、协调统一,更衬托出芍药的鲜艳欲滴,让人赏心悦目。美丽的芍药花是需要精心的栽植培养、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亦是如此。周碧初先生对待他的艺术创作,文玩,正如其对待花草一般辛勤执着的耕耘,最终才会收获令人赞叹的艺术之花。而这幅《芍药花》,便将周碧初先生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充分表现出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