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是2012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14-15日进行预展,5月16-17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三层举行。以下是中国书画专场部分的精品赏析:
齐白石 《岁朝图》 61.5x81.5cm 设色纸本镜心
一九三九年作 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旧藏
“岁朝吉庆”是白石老人最擅长的题材,亦屡为求画者订制,且多是赠送给达官显贵过年之用。此幅《岁朝图》创作于己卯年(1939)年。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整个国家处于抗日战争的动荡之中。这段时期白石辞去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的课,在家闭门深居。因为当时齐白石的名声已近远播海外,1937年,不断有日伪人员上门求画,为避免其纠缠,白石在大门上贴出“白石老人心脏病发,停止见客”的告白。与外界的交往减少了,反而为画家在乱世中提供了相对单纯的创作环境,因此这一时期白石老人的作品虽然不多,但都极为精彩。
这是一张洋溢着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的作品,寥寥数笔勾勒出平常人家里除夕用的什物,图中大红灯笼和红色的炮竹洋溢着喜气,瓶花牡丹寓意着平安富贵,用极简练的淡墨勾勒出一壶二杯,既统一了画面,又照顾到了主题的突出,更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型简练质朴,内容丰富、构图精巧、清新秀丽、用笔老辣拙趣、用墨酣畅淋漓,颜色的运用鲜艳泼辣,文玩,多用洋红,明快浑厚,视觉效果尤为强烈。象征着红红火火、辞旧迎新。
白石长期生活在乡间,文玩,一身书生气,始终保持着一颗天真童心,观察力又十分敏锐,他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固有此神来之笔。此作堪称是一件融齐白石高超画技与吉祥寓意于一身的晚年盛期佳作。
黄胄《 松鹰图》 设色纸本镜心 87x53cm 一九九三年作
此幅《松鹰图》笔法苍劲、雄浑有力,至纯天珠,大鹰栖息在岩石的松枝之上,挺立的苍松郁郁葱葱。苍鹰的喙如同利斧,用淡淡的花青晕染之后似乎闪现着冷冷寒光。鹰的利爪宛如钢钩紧扣松枝。雄鹰浑身浓黑,如同钢铁铸造成的雕像。衬托出苍鹰于万重山中展翅翱翔的坚韧精神。
黄胄沿着中国画的规律和大道走来,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多都是他情之所至,把情感完全注入进去以后,随意挥洒,一气呵成,这符合中国画的创作规律,从这一点来说黄胄的艺术实践向我们再次昭示了艺术的源泉在于生活这个道理。
黄胄 《大漠行》 镜心设色 纸本镜心 69x40.5cm 一九七八年作
黄胄曾在一幅《骆驼图》中题到:“骆驼在大城市被看为稀奇的怪东西。由于它失去了需要,只能在动物园作为展品。在大西北之大戈壁或沙漠中,特别显得高大有生气。因此品到内容决定形式的道理。”这是画者来自生活的感受,也是其在创作骆驼时所赋予真情实感的根源。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誉。黄胄曾在边疆生活过很多年,对骆驼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纵观他的作品,“骆驼”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这幅《大漠行》,描绘了一群骆驼在悠闲地散步,画面设色简约朴素,笔墨技法有着强烈的对比,作者以娴熟的笔触快速“刷”出骆驼的大概轮廓,再以慢笔表现骆驼的脸部及腿部。骆驼流露着微笑,似亲密无间的好友,在广阔的沙漠里尽情享受这恬静一刻。远处的驼队用淡墨加以描绘,更加衬托出沙漠广阔的空间感以及骆驼任重道远的气质和使命感,给观者留下无限遐想。高压线塔这应该说是边疆大漠的新气象,作者捕捉这一细节,当是对边疆发展的欢欣之情。
此幅《大漠行》用笔极其精道,线条有力有力,概括体现了其娴熟的技巧,将各种神态的骆驼表现的惟妙惟肖。属于黄胄精品画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