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文紧急通知,犀角、虎骨和象牙属于国家禁止贸易,不得作为拍卖标的。国内拍卖行随即纷纷把犀角象牙撤拍。禁拍令对象牙的收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藏家及行内人士分析认为,禁拍令之下,未来几年总体市场很难有大的起色,文玩,不过老精稀雕件收藏行情或暴涨。
犀角象牙备受白领追捧近两年收藏群体逐步扩充与庞大的书画类收藏相比,犀角象牙是绝对的小众收藏,多混杂于瓷器工艺品门类拍卖,偶尔会组合成专场形式出现。禁拍前市场反响非常好,升温较快。据统计,2011年中国内地拍卖行有记录的犀角雕刻拍卖标的约2750件次,成交额约11.36亿元,成交均价74.66万元;较之2010年,分别增长90.77%、111.82%和19.34%。借助犀角雕刻拍卖的火爆,不少资深藏家纷纷出货。
2011年,中国内地拍卖的犀角雕刻,无论上拍量,还是成交价、成交额,至纯天珠,远胜海外市场,标志着犀角雕刻拍卖的重心完成转移。这两年,象牙制品的收藏群体扩充,尤其是受到白领上班族的追捧。2011年,内地七家拍卖行竟推出了九个专场和九个混合专场!2011年中国内地拍卖行有记录的象牙雕刻制品拍卖标的约1.11万件次,成交额约6亿元,成交均价10.62万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107.61%、170.43%和53.25%。但去年底禁拍令的出台使日渐升温的象牙犀角拍卖戛然而止。虎骨酒拍卖引发禁拍令拍场全部停拍犀角象牙去年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文紧急通知,犀角、虎骨和象牙属于国家禁止贸易,不得作为拍卖标的。禁拍令出台突然,有的拍卖行甚至早已经把原计划上拍的犀角、虎骨和象牙拍品印在年底冬拍的图录里,接到禁拍令后,不得不马上撤下。西泠拍卖更在拍前公开发布《关于取消“西泠印社首届明清犀角专场”及象牙制品、虎骨酒的通告》。
禁拍令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表示,禁拍令文件发出的契机是由拍卖虎骨酒引发的。去年国内个别拍卖企业公开宣传上拍虎骨酒而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反响,并由此连带出犀角、虎骨和象牙等有关野生保护动物制品违法流通的问题。
去年11月,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约会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紧急通报称,这些行为违反了我国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引发了国际缔约国的反对。为此,国家林业局郑重要求,拍卖行业必须对此类问题予以立即制止和整顿。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于2011年12月15日向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发出相关通知,并要求全行业立即执行。据刘幼铮介绍,目前,全国各地的主要拍卖企业已全部停止了犀角和象牙的征集和拍卖活动。
犀角象牙流通或不会全堵死
禁止公开销售是否雪上加霜?有拍卖行人士表示,近期再放开象牙和犀角售卖的可能性不大,象牙和犀角的市场成交情况未来数年很可能不会有所起色;也有行家认为该规定只是“权宜之计”,不会完全堵死象牙和犀角流通渠道:“重点是如何规范鉴定环节。”
尽管如此,犀角的高价位决定了大部分近年入货的拥有者都有较强的实力,少有“贱卖”的可能。“说犀角价格下跌倒不如说市场将在未来呈现有价无市的行情。”一名文物行家如此总结说。
老精稀雕件收藏价值将提升
随着禁拍令的下达,新犀角象牙等制品逐渐在各大拍卖行及古玩交易市场销声匿迹,精品老牌雕件反倒因此引起更多藏家的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过4000件。
历代金、银、犀、玉并列,而犀又远比金、银、玉等器物名贵得多,因为犀角器的料源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而现存市场上精品老牌犀角象牙雕件可谓卖一件少一件,无论其收藏价值还是收藏价格都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刘幼铮表示,中拍协艺委会已经着手研究讨论《关于拍卖领域象牙制品经营监管的有关建议(草案)》和《关于健全和完善犀角、象牙质文物艺术品交易规定的提案(讨论稿)》,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专程到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就如何解决文物类犀角和象牙制品拍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建立适合于拍卖行业的象牙制品经营和监管模式,国家林业局、文物局现阶段正在抓紧研究和设计。
同时,中拍协正积极配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林业局向上级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参照国际对野生保护动物制品制定差别对待的普遍做法,对具有文物属性的犀角制品实行有条件、有监管的流通。而犀角中的原材料及当代犀角制品,,依然按照国务院1993年的《通知》的要求,禁止一切贸易,不会予以放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