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春拍精品赏析

北京翰海2012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22-27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22-24日预展,25-27日拍卖。

2012年春拍所处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经济调控的利好预期。与此同时,自2011秋拍出现的市场阶段性调整,使得今春拍卖仍然面临资金流动性趋紧、资源竞争激烈,行情调整趋势尚不明朗等多重不稳定因素。尽管未来走势有待进一步观望,但专业、理性的审美收藏与价值投资,仍是市场的主导。

持续稳中求进的路线,翰海2012春季拍卖会将延续以往全品类拍卖的专场规模,细化板块,精化数量,突出审美价值。常规专场包括近现代、古代书画,当代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金铜佛像,玉器,古董珍玩、铜镜等,还将特别推出北京工美集团藏书画、瑰宝堂藏珍、当代紫砂、翡翠珠宝等专场,汇集名品佳作推出“书画古董夜场”。

自09年至今,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价值博弈,作为行情轮涨及波动的内因,显著影响着市场主导性板块的价值表现。中国书画作为占有最多成交份额的市场主力板块,行情的可持续性与未来的上升空间,一直被藏界所看好。特别是流传有序、价值重要的名家名品,每一季拍卖都会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市场热点

邹一桂,清代的写生圣手,亦是“清六家”之一恽寿平的女婿,花卉得恽寿平真传,没骨法十分精湛,呈现出清润秀逸的面貌。邹一桂尤擅工笔花卉,他绝非 普通花匠的等闲之辈,除了实践,他在画论上也是佼佼者,其理论名作《小山画谱》是专论花卉的先声之作,其中提及了115种花卉,文玩,详细论述了花瓣枝叶的各种 技法。他曾精心描绘百科花卉,并各赋一诗,集成《百花卷》进呈乾隆帝,皇帝大悦,深为赞赏,并为《百花卷》御题“绝句”百首,而後藏於家中。

乾 隆二十三年(1758年),邹一桂从重要文臣的高职上退下来,返回故乡。而乾隆帝对他念念不忘,南巡时曾赐“画禅颐寿”匾额。该八开册页署款“臣一桂恭 画”,表明是画家的进献之作,题跋正是乾隆帝的诗文,画面与诗文相得益彰,而且每一开都有乾隆题诗,可见乾隆帝对此册页的欣赏程度之深。邹一桂认为画家若 要画出好的作品,首先必须对所绘对象有深入了解。令人赞叹的是,为了仔细观察花卉的神态特徵,他亲自培植了百馀种植物,并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性认识,因而才 使笔下的花卉形神兼备。该八开册页,从写生中来,笔力工谨,贵州文玩,设色明净均匀,堪称无上精品。梅花、桃花、桂花、兰花、豆花、丁香等花卉荟萃云集,花苞花瓣此 起彼伏,一派勃勃生机,在技法上,重粉点瓣、敷色浓丽,没骨轻染、淡雅隽逸。除了技法的令人赞叹,其思路亦不容小视,画家从众多的整株植物中提取出几 朵最曼妙的花骨朵,以此为重点描绘对象洋洋洒洒地展开,所以在每一开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枝头最俏丽的明媚花朵,或最有造型感的花瓣,文玩,又或者是脱离枝干的最 洋洋洒洒的缤纷落英。例如桃花一开,就没有选取整株整枝竞相开放的俗套,而是画出落英飘落水面的一瞬,将粉红的桃花与绿色的海藻巧妙融为一体,色彩赏心悦 目,可谓匠心独具,极富诗意。邹一桂在选材上也更为亲切,他选取了寻常百姓庭院中的扁豆花,经一番着意描摹,赋予其异於兰、桂的超然气质。此外,每一朵花 瓣都充满灵动之美,仿佛正与大自然中的细风耳语,这种互动令人为之动容,美丽的种子在播撒,浓浓的香气在散发,大自然的美意无处不在,即便是落英,也饱含 着深情。邹一桂的花卉,看似轻盈,实则是轻从深处得来。其父亦攻书画,家藏名画极富。邹一桂受家庭熏陶,年轻时便攻读四书五经,文化涵养深厚。正是在此高 度上,他的绘画境界才能如此高洁和轻盈。

邹一桂(1686-1772) 《花卉八开册》

设色纸本 册页(八开)  18×22 cm×8 

估价RMB: 20,000,000-25,000,000

著录:《石渠宝笈》第十一卷,P3383,北京出版社,2004年

钤印:臣一桂、恭写

鉴藏印:太上皇帝之宝、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古希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古希天子、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

这八开册页,每幅仅为18×22厘米,却形神兼备、超凡脱俗,是艺术精湛的佳作,也是邹一桂本人最为得意的传世精品!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无法忽视,此册页经清宫内府收藏,画面钤有“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等印鉴,画册夹页上还钤有“太上皇帝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避暑山庄”诸印,绝对可以说每一开都是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典范,而且对题乾隆皇帝御製诗。这诗书、画作与印章可不是寻常之墨宝,它们是乾隆文采飞扬的诗书,是邹一桂摹写宣和花苑笔法、由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的代表作,是清宫内府的大印鉴,该八开册页实在是难得的绝顶之作。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尊  H 18 cm  “大清乾隆年製”篆书款

估价 RMB: 7,000,000-10,000,000

器呈葫芦形,圆腹下部丰硕,圈足。器身两侧置对称绶带耳,故称如意尊。通体施以茶叶末釉,外底刻铭“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葫芦”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认为是天地的缩微,充溢着灵气,民间视为避邪镇妖之物。葫芦是多籽植物,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又因葫芦谐音“福禄”,“福”又指福神,“禄”指官职禄位,有祈福求祥之意。如意耳尊是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乾隆时期流行,除茶叶末釉外,尚有斗彩、粉彩、青花、青釉、仿汝釉等,均做工精致。

瓷器之美表现在其五彩缤纷的彩釉,优美多姿的器物造型,精致奇巧的装饰手法和细腻华美的装饰图案。彩釉作为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展示着陶瓷艺术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颜色釉瓷温厚而含蓄,呈现出明澈与幽静的意境,凝结着古拙与朴素的艺术精神。古代陶工取天然原料,经火力炼造,使得釉色天然所成,无累赘修饰,以其本色之美,展现釉之天姿,表现出其“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精神内涵。《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为良。”中国瓷器典雅隽秀的器形与瑰丽明艳的釉彩完美地结合,正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这四者的完美相合,达到了“合於天造,厌於人意”的艺术境界。清代康雍乾三代的色釉瓷生产在继承明代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发展,其烧製技艺纯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推陈出新,创烧品种繁多,釉色多达几十种,呈色不同、格调互异,却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