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1.附何道洪先生开具的鉴定证书

2012保利春季拍卖的紫砂专场,将依旧以“精品”为关键词,以“涵容古今”为理念为紫砂收藏爱好者展现古今首屈一指的紫砂艺人的作品。

顾景舟先生的一把僧帽壶,这件作品为顾老在19世纪30年代受聘于上海古董商“郎氏艺苑”主人郎玉书时所仿制。此把僧帽轮廓清晰、锋芒内敛,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立面挺刮,造型上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壶颈的肩线线条等细节处都显现出手工艺的趣味和紫砂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底面落款“生莲居,大彬”,乃是仿照原件所刻,刀工犀利,书法遒劲。除此件僧帽外,顾景舟先生的顾泉壶、“座有兰言”仿鼓壶,以及清中期陈汉文制、顾景舟配盖的直嘴圆壶,每把均是意义非凡。另一件由古今紫砂大师共同创作的则是应文款、曹婉芬配盖的朱泥菊瓣壶,该壶无论从用料还是工艺水平上均浑然天成,值得广大紫砂收藏者的关注。老壶方面,至纯天珠,江案卿之“瘿身竹节壶”、陈曼生铭“合欢壶”、大亨之“泥绘掇只壶”以及民国时期的三足蟾蜍水盂也是各具风姿,每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往事来等待知音的关注。

顾景舟 矮僧帽壶   L 12.5 cm

出版:1.《茶与艺术》P67,第三卷第十一期,1990年。2.《紫砂陶》P120,茶与艺术杂志丛书。3.《天地方圆2》P104,,1994年4月。

说明:1.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旧藏。2.紫砂大师汪寅仙为此件作品撰写赏析文章。

RMB: 3,500,000-4,000,000

本场拍卖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何道洪制“大松竹梅”,此壶内膛硕大、健壮、宽广,似男人的胸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但壶口奇小,子母线严实。壶钮的小弯竹,似一把锁,将原本严密的壶口又密实地封了起来。承载得多,表达得少:即无所不容、亦不为之所动。壶把是一截梅枝,底部稍有同色梅花点缀。壶嘴是一段劲竹,代表阳刚之意。梅把底部延伸出一小根梅枝和梅花,精致梅花似片片贝壳附着在壶身之上,晶莹、妥帖、灵动。一节松树桩虬曲在壶盖之上,作为的手“咬定青山不放松”。松枝上还有一只小松鼠,别有生趣。作品的整体构架,多处不满,少处不稀,疏密有度,气度饱满。作为紫砂发展史上两位宗师级人物的作品,供春之“龙带壶”及时大彬之“调砂笠帽壶”也将以其温润的色泽和婉约的气质静候世人惊叹的目光。

何道洪 大松竹梅壶   L 36.5 cm

展览:“日本中国平和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纪念•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1998年於日本友好会馆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家会日本中国陶瓷交流协会协办,日本中国贸易株式会社。

出版:1.《日本中国平和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纪念•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1998年於日本友好会馆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家会日本中国陶艺交流协会协办,日本中国贸易株式会社。

2.《紫砂春华•当代宜兴陶艺》P121,香港市政局主办,双鱼艺瓷有限公司赞助,1988年。3.《壶绵续集》(刘海粟题名)P47,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89年6月出版。

说明:1.附何道洪先生开具的鉴定证书。2.据原藏家口述,本件作品上世纪90年代购於台湾博览会,并珍藏20年以上

RMB: 3,500,000-5,000,000

清中期 大亨 款 紫砂泥绘山水掇只壶  L 16.5 cm

出版:《茶与艺术》P8,至纯天珠,1988年6月15日第二卷第十二期

说明: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旧藏

RMB: 280,000-450,000

“合作案头清供具,不归田舍归禅房”,紫砂所具有的文人情怀使其具有了宜古宜今的独特内涵,这也是我们想要在拍卖过程中所表达,所传承的特质。希望借由这次的紫砂专场,能让藏家领略古今紫砂的别样风情。

清中期 曼生 铭 合欢壶   L 17.5 cm

出版:《茶与艺术》P4,1988年4月25日第二卷十一期。

说明:陈文彬先生及其亲友旧藏

RMB: 300,000-500,000